前段时间看到过一句话,大概的意思是人的焦虑往往是从平平淡淡的生活中产生的。
但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当然是受到周遭环境的影响,长期处在哪类环境中便会被同化为哪类人。一点都不夸张。
但其实也是为自己偶然所得的忧虑找个借口罢了,谁又能管得住谁的思维,或者管得住谁的嘴呢?
周围的几个同事中,除了我几乎都已是宝妈,甚至二胎都能打酱油的。虽然看上去姑娘们都很小,但按她们的说法是,“哈哈,我已经完成了做女人的使命!”
恩,听上去是很悲壮……
转念低头一想,对面就像是坐了不多年后的自己。一面奔于工作和家庭,一面囿于昼夜和厨房。
但某方面居然害怕自己终于有一天会变成这样。为何害怕,说不上来。也许是渐渐失去的自由,也许是不能再自私地只考虑一个人的快乐,又或许是担心经济上会有欠缺,不足以给所爱之人更好的生活。
如果再回归到当下的这份简单快乐之中,就只想把未来的粗茶淡饭都留给以后,每一个今年过好就很不错了。所以上半年要快速醒悟,下半年才能加速成长。于是从浅看她们的生活中得出了一些个人看法。
第一,永远不要把自己完完全全地依靠在另一个人身上,工作也是,生活亦是。
一个同事离职前跟我的一句话,想来觉得挺可笑的。
为了要和另一半养家糊口,她不得不放弃看似体面的写字楼工作环境,要投身于可能地处偏远,方圆几里可能都没有超市的一线工作环境中去。
孩子可能最多一星期才能见上一面。我问她,这舍得吗?
她无奈地笑着说,“谁让我没有找到一个能让自己可以安心坐在这里的好老公呢?”
听完之后,我一方面在替她悲哀,另一方面还是在替她悲哀。
“我认真做人,努力工作,为的就是当站在我爱的人身边,不管他富甲一方还是一无所有,我都可以张开双手坦然拥抱他。他富有我不用觉得自己高攀,他贫穷我们也不至于落魄。”有句台词如是说到。
人本来就是作为生物的个体,倘若把自己完完全全依赖在另一个人身上,又或者另一个人像温水煮青蛙似的慢慢消耗你的生存能力,我真的觉得会完蛋!
谁说我们努力,是因为虚荣或者跟谁攀比。只是为了让自己有更多更好的选择,为了给爱的人,更美更好的生活啊。
第二,不要把有限的时间浪费在毫无意义的事情上,养成一系列的自觉态度,或者摈弃一切聊不完的骚。
有时候会因为要“闭关学习”,把微信退出登录,所有社交软件删除数据,来电声音关闭提示音。
几天过去了,手机真的不会有任何动静。却不是因为关闭了提示音,而是因为真的就没有人会找我。
一开始居然产生些许的失落情绪,我承认这是常人所需的存在感。以至于偶然收到朋友说邀请吃饭的留言,我会极度感动!
“但凡有一方主动,才会有故事发生啊。”
当然排除那些真的只是寂寞想找人聊天的。怕是自己真的到了那个年纪,以为你单身就好搭讪,以为你普通就会想要不平凡。
一天的二十四小时内,除去从早上的七点到晚上的七点,可能都是在为工作而奔波。再除去睡觉的必要时间,一天最多就只剩五个小时是属于自己的了。
可以看剧,游戏,遛狗,逛街,煲电话粥。也不至于把时间浪费在无关紧要的事情或人身上。因为后期你大概连那可怜的五个小时都没有了,你得照顾家庭,还得哄孩子睡觉。
第三,养成一个对自己有益的爱好,前期不求回报,后期就扔舍不掉。
其实我不是一个很喜欢读书的姑娘,更不会读书。我会觉得喜欢看外国小说的女孩更有内涵,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女孩也必定更知书达理些。总之她们是那种看上去就想要靠近,但一靠近就好有压力的女孩子。
像我这种不仅读书少,又只读“杂书”的人对自己要求一点都不高。大学之后才慢慢戒掉对言情小说的瘾,接触另外一些喜欢看的书籍。
好的习惯当然要从自己的爱好开始。年初的时候,给自己定了一个小小的计划,就是今天一定要读十本书。对,十本!对我来说,已经是很高的目标了。
然而刚过半年,已经读完了七本。这种让大脑处于持续输入的状态,渐渐地对它产生依恋。更主要的是,觉得自己超额完成目标的感觉很爽快。
有的人喜欢安静的看会小说,有的人喜欢在空闲时间健身,也有的人喜欢下班后做一道满意的饭菜过上人世间的烟火气。
每一次重塑自己的过程是缓慢而又漫长的,首先逐步了解它,再慢慢习惯它,后来就发现某段时期养成的爱好就真的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了。
不一定要求它能给你带来多少丰富的知识,好看的身材,一旦做着做着,趋势也就会慢慢好转了。
千万不要指望着等到来年或者以后啊,每一天都是个要缓慢成长的过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