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今天晚上去了王府井步行街,看到一个留着长发带着耳机的姑娘手舞足蹈蹦蹦跳跳念念有词来来回回地把步行街走了几十遍,对,那就是我,宛若一个神经病的我——可能也真的并不排除路人有把我当作神经病的。
而那时我耳机里放着的歌,正是孙燕姿的那首《无限大》,单曲循环了一整个晚上。第一次认真听这首歌,是在某个下雨天,一个人走在路上,耳机里随机播放到了这首,整个人瞬间燃了起来,从此就爱上了这首歌,也爱上了在享受着有节奏无目的的漫步的时候单曲循环这首歌。
北京从来就不是一个我想在这里生活的城市,也从来没想过要在此度过余生。但是我从未否认过我对她的爱。最初的爱或许都是源自那份向往,一个来自北方小城市的孩子的向往,向往她的历史,向往她的文化,向往她的地位,向往她的机遇。但这份向往,在我第二次来到这个城市的时候,便已经不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只有敬畏和恐慌。这里高楼大厦,这里车水马龙,这里的人行色匆匆,这里的我沧海一粟。
如果把她作为一个旅游城市,那么她的古典和神秘会让人魂牵梦绕。故宫的壮观,长城的伟岸,颐和园的秀丽,圆明园的悲壮,话剧院里老舍剧目的经典,天桥底下相声台子的亲民,南锣鼓巷的拥挤和清新,长安街的宽阔和威风,国贸的明亮和辉煌,三里屯的洋气和活力,这一切的一切,都能成为你爱上北京的理由,却不足以让你愿意同她共度余生。
她太高大,太繁忙,她有她的美好,也有她的骄傲。当无数人爱慕着她,追逐着她,想在她的眷顾下占据着一席之地的时候,每个你我,都是那不起眼的一个,我们或许能沐浴到她的恩泽,但我们也在为了她的恩泽疲于奔命。有人乐在其中,有人忧心忡忡。有人挤破了脑袋想留下,有人费尽了心思想逃离。而我,曾经是后者的一员。
一个过于忙碌的城市,很难让一个单身的青年产生归属感。最初来到这里的目的,本也不是找一个家,而是来遇见一个机遇。没有归属感,就很难像一个游客一样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她,也很难像一个生长于斯的北京人一样去安然享受她的美好。他们很忙,忙到没有兴致和时间去欣赏,他们也很害怕,怕自己一旦闲了下来就连以后去欣赏她的机会都没有了。如果可以,没有人愿意逃离北上广,可是当那种归属感的缺失愈演愈烈,有人的逃离意愿则显得愈发迫切。
只是,既然来了,又不甘心就这么离开,那就总得给自己一个坚持下去的理由。这个理由不仅仅要有努力的动力,也不仅仅有向上的压力,如果只有这些,迟早会被压垮的,即使达到了那个预想的高度,那段只有拼命的岁月,也会为了错过而惋惜。错过了什么?我不知道,也许是春天的樱花,也许是夏天的绿荷,也许是秋天的银杏,也许是冬天里,雪后的故宫。只是人和人活着的方式不一样,就如同读书的时候,我就是那个主张休息的时候尽情玩耍的那一种,学霸有学霸的要求和标准,又或许我原本就是个散漫的人。
于我,总要给自己找一个,成功之外的,坚持下去的理由。这个理由,我称之为生活。而这生活,源自于一种心态。心态对了,就都对了。当我绞尽脑汁想要逃离这个城市的时候,我忘了留心去欣赏她,忘了她拥有着我曾经爱上的那一切。读书的时候摆脱了手机依赖症,工作了以后,却又做起了低头族。不记得是什么时候开始,对周围的人和景色丧失了兴趣。所幸的是,终于找回来了。
下班本是想去跑步的,却因为忘了带健身卡而放弃了。加班把工作收了尾,出门已过了六点半,却还是走到地铁站一路坐到东单,沿着长安街走到王府井,好像很久没有呼吸到空气一般,在长安街上看到的每一辆车,都恨不得打一个招呼。连走带跳,一头扎进王府井书店,打了个转就买了一本书,即使电子书已经如此发达,我却无法摆脱纸质书的诱惑,请尽情骂我不环保吧……
听着这一首歌在王府井步行街上来来回回兜兜转转,不看手机,不低头,看人,看天,看招牌。来回走了几十趟,便跟保安哥哥迎面遇见了几十趟,因为走起路来过于活泼,也能看到路人异样的目光,只是那又怎么样呢,想起那篇《最初,世上有许多令狐冲》,至少,今晚,我仿佛又做回了那个令狐冲。
始终舍不得回家,若不是想着明天还要上班。王府井的空气并没有多好,空气中依旧弥漫着满满的丁达尔效应,只是我的心情不再是当初绞尽脑汁想要逃跑时的雾霾,心态找对了,就都对了。
某张照片/追究也太傻
某个情节/又何需惊讶
某些白发/真实的表达
某个以后/都是无限大
某个路人/又哭着回家
某个电台/用情歌惩罚
某次晚餐/只听见刀叉
某个转角/真的无限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