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时间真快,转眼一个月的训练营就结束了。
还记得入营之前那段灰暗的时光:焦灼、彷徨、沮丧。不断问自己,我到底能做什么?我的价值是什么?是不是我的定位不明确?
经过一个月的学习,时常被昂sir的金句扎心,虽然痛却让人清醒,还有很多好学的小伙伴,执行力和热情都让人钦佩不已。
至于我的学习总结,我决定实话实说。
老实说,结营作业写得不是很顺畅,主要是卡在定位和目标这个环节。我发现自己还是没有明确的定位(苦恼脸)--当然,这是我的问题。
这个月中间发生了太多变数,导致我的定位一直在变动。回头看看初期的作业,自己都忍不住问自己:真的是这样吗?
比如4月23号完成的作业:根据三步定位法对自己进行定位。
当时我列举的选项有:
A. 药学专家(有机会和资源,没热情)
B. 药学投资专家,理财专家(有热情,没有机会和资源)
C. 家庭教育,儿童养育专家(有热情,没有机会和资源)
D. 情感导师,专栏作家(有热情,没有机会和资源)。
E. 服装买手,服装店主,品牌运营(有热情,没有机会和资源)
上完所有课程,回头看当初写的这些,我不住的问自己,我真的是因为缺乏机会和资源吗?还是因为压根就缺少热情。
这时我已经意识到,没有机会和资源其实都是借口,没有就去争取啊,就去创造啊,没有那么难的。其实最难的是没有热情。
没有热情,就会缺乏自驱力,缺乏积极和主动性。而改变,只有你行动了才会发生。
多问几遍真的吗就会发现,惰性很多时候战胜了想改变的心理。
盘点一下我的爱好,真是少的可怜,而且多半都是消费型爱好,而不是增值型爱好。所以,我可能真的得先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和热情所在。
02
昂sir的课里说的很清楚,不忘初心,这个初心最好不要太贪心。就好像你喜欢一个人的才华,就不要结婚之后又嫌弃它长得丑。
如果你喜欢做一件事情,它能带给你快乐,就不要想它能不能带给你金钱,荣誉。
反过来,如果你图的是金钱,那么热情就是锦上添花的事儿。
这样去思考,很多问题都会变得简单。
比如E,通过尝试之后,我发现自己并不想以此为业,而只想把它当成乐趣就好。我可以平时穿的美美哒,悦人悦己就好,没必要非要进服装行业卖衣服啊。
再比如现在的工作,我不断问自己,当初为什么选择做这个,答案是:收入高、稳定。老实说,这两点就已经打败很多工作了。既然它能给我提供这些,我又何苦要奢求其他呢?这不是贪心又是啥?
所以我觉得,目前我最重要的事情,可能是要找到自己的热情所在,即瓶颈期的突破口。
之前也提过我想离职,投了几家公司,甚至想过考公务员,但最后还是很犹豫。我心理清楚,这可能只是一种逃避,一种对现实不满的对抗,一种曲线救国的方式,而并非真的喜欢。
我的隐藏心理其实是,我要找个保底的工作,有钱有闲来做些奢侈的事情。
这就好比有人想象着,要是中了彩票大奖,就去发展爱好。等到财务自由了,就辞职。要是每月不上班都有1万多的收入就不愁了。
都是一样的异想天开。
首先,保底的工作哪有那么容易找,任何一份工作都要付出相应的努力换取价值。
其次,这也体现了我思维的局限和保守,总想着万事俱全,可世上哪有那么多十全十美呢。
我们都习惯给自己找退路,这是缺乏安全感的体现,有退路的好处是减轻心理压力,但相应地,有退路也许会让你不会全力以赴。
前几天看到一句话讲的挺对的,作者出来创业之前,跟自己说,大不了回头再回公司工作。可是事后才知道,习惯了在海里游泳的人,怎么舍得上岸呢?
目前我还没有这样的智慧和勇气,但也在努力说服自己勇敢一点,再勇敢一点。很多事儿没有想象中容易,但也没想象的那么难。正如课程里讲的,只管去做的成本要比原地打转纠结的成本小的多。
03
我反思了下自己为何定位摇摆不定,直到看到古典老师的一篇文章:
很多人所谓的平衡工作与生活,其实是希望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时刻都很让人无比满意,挑不出毛病来。
工作和生活中,别人给你这边的任务,那边的任务,全都装在框子里,一个都不拉下。
但是时间有限,当这边增加一个,另一边就必须减少一些。然后你就有负疚感。
这是个零和游戏。
希望这种平衡的人,心理底层都充满着深深的欲望和恐惧:欲望是因为他们活在很多市井的规则里,希望扮演有一个面面俱到的完人——三十岁之前要结婚;一定要住的离父母近一点;如果这个阶段不上去就永远没机会了;当个好太太就要独立支撑家庭;永远不能对真心对你好的人说不——而恐惧是因为其实这些狗屁逻辑背后的完美生活,其实谁都做不到。
他们的人生只有2件事没做好,“这件事没做好”和“那件事没做好”。听说过两堆稻草中间的驴吧,一半饿死的,一半累死的。
这样其实不叫平衡,叫做来回妥协(trade off)。
这说的不就是我嘛。
我如果什么都不想放弃,那么最后很可能什么都得不到。
真正的平衡,应该是动态的;正如真正的定位,也是动态的。
所以即便现在的定位不那么明确,我也不再纠结了。
04
写在最后:
说了这么多,总结一下吧。
目前的我好像看起来有很多选择,但其实并没有。一方面是自己想要的太多,另一方面是自己能力不够。
既然现在没有更好的机会,那么就在现有条件下,尽力做喜欢的事情吧。如果没有喜欢的事情,就去寻找、培养。
尽快搞清楚自己的定位,这才是现阶段我最需要的定位吧。
至于时间、机会、资源,如果真的热爱,这些都不是问题。
不要害怕年龄,不要焦虑太远的未来,不要太把35岁当回事儿,真正有能力的人是不惧年龄的。
但是一定要制定计划,及时复盘,不要忘了自己的终极目标。
最后,附上我的复盘修正,同时很感激群里小伙伴们一针见血的点评。
目标:找到内心的热爱,去聚焦,去刻意练习,先从兴趣培养成志趣。
目标价值:提高自律性,提升内驱力
计划:
1、从早起开始。因为经常会有早班,6点上班。不如平时都5点半起床,这样习惯了就不会很难受。平时早起的时间用于学习。
2、既然决意要跳出这个行业,就从BCD着手,逐一尝试排除,确定最有热情最想做的事。
针对B 药学投资专家,理财专家(每天投入1小时左右)
a 将买来的理财书籍自学完,每学一本,写至少2篇读书笔记;
b 可以报考一个相关的从业资格证(初步定下证券从业资格证),这是了解一个新行业最简单快速的方法,也可以确认下自己是否真的喜欢或擅长;
针对C 家庭教育,儿童养育专家(每天投入2-3小时)
a 每天陪孩子2小时,一年带他们去20个地方打卡增长见识。
b 在药学专业论坛投稿儿童养育相关文章。
C 在朋友圈组织2次公益家长论坛,讲述儿童常见用药知识。
针对D 情感导师,专栏作家(每天投入1小时左右)
a 每天趁早起的时间写文章,投稿相关公众号或论坛,主题围绕女性(家庭职场育儿)。每个星期保证1篇,在自己的公众号更新。
b 自学一点PS(机动项)
根据我现在的时间饼图,每天的学习时间可以挤出3小时。为了更加专注学习,可以B和D间隔学习,比如一三五学习B,二四六学习D。每个星期分别保证10小时左右的学习时间。
截止日期:年底。
立此为据,争取早日发现我的热情所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