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记录表引发的反思
一:大致流程
研究问题:声音产生时,物体有什么变化?
猜测前的观察指导:橡皮筋的发生观察(这个环节,我用记录表指导学生,没有进行动作示范,结果出人意料。学生出现的实验方法1.“拉伸” 不停地拉伸,这样能听到声音,但学生看到的是橡皮筋的变形 2.“按压” 一名学生拉直,按一下就松手,学生记录能听到声音,观察到橡皮筋变形 3.”揉搓“ 学生来回揉搓,这样是能听到声音的,但很难观察到橡皮筋的运动。 本课的实验选材和实验方法应该是容易操作且能观察到明显的振动现象的,所以在学生实验前,要和学生达成实验方法,实验操作的一致性,这样既能保证课堂的高效,也能帮助学生意识到实验结论受实验方法的影响。
学生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进行猜测
验证猜测,认知“振动”
得出结论
二.学生的认知难点
让我不理解的是,学生发现了现象,填写了,却不能根据现象得出结论
我带着学生回顾整个实验的现象,然后问:这三种物体在发出声音时有什么共同特点?
我预设学生能回答到:发出声音时,它们在动。它们在左右或上下运动。
但真实的情况是——
学生:它们发出了声音;使劲时,声音比较大等偏差性答案
两个班的学生,只有一两个在我的引导下能回答到:发出声音时,它们在动。
我很疑惑,学生为什么不能根据观察到的回答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