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一思诗文集【爱心小岛·爱...💝百万➕权重爱心助力专题
【爱心小岛·文海晨光】‖ 古诗词中各种“郎”的来历

【爱心小岛·文海晨光】‖ 古诗词中各种“郎”的来历

作者: 我叫兑 | 来源:发表于2020-12-06 18:57 被阅读0次

文/兑

今天说一下我们在读古诗词的时候,作品中总出没的各种“郎”。在古诗中常出没的各种“郎”是真有其人,还是有什么涵意,又代指了什么呢?若真有其人,可为什么有的古诗词作品,明明写的是唐诗宋词,却用不同朝代的人名来代替呢?

首当其冲,古诗词作品中我们先看一下出现频率较高的“萧郎”。大概大家都特别熟悉一首诗,就是唐朝时期崔郊写的 :“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这首诗还有一个缠绵悱恻的故事。传说崔郊的姑姑有一个婢女,小模样很是招人怜爱,让崔帅哥十分倾慕。但事情总是难逐人愿,这位婢女被卖给了连帅。崔郊于是在失望之余,写诗以赠,来抒发郁闷怅然之情。

其实,这个“萧郎”最先出现的时候是在《列仙传》里。传说一个叫箫只的公子,因为他擅于吹箫,箫声能引来白鹤、孔雀,翔在中庭。秦穆公心爱的的女儿弄玉便爱上了他。

与他结为连理后,箫只教弄玉吹箫,引来了百鸟之王的凤凰。秦穆公就为他们修建了一座凤台,夫妇俩居台上数年不下,后一道跨凤双双飞去。

李商隐的诗中,有一首《银河吹玉笙》,那句“不须浪作缑山意,湘瑟秦箫自有情。”这当中的秦箫就出于这个典故,当然了箫只也就是后来人所称的“萧郎”。

这么叫着顺口的名字,估计就如同我们现代人叫的“达令”、“宝贝”类似吧。只是古人在表达情感方面,用其他人称代替,显得比较含蓄隐晦一些,不像现代人称呼的直接肉麻而已。所以在古时候就把“萧郎”这个名字,一般都泛指美好的男子或女子爱恋的男子。

接下来再看一下“刘郎”。我自学开古诗词,第一次读到“刘郎”这个称呼,还是李商隐众多描写爱情诗《无题》中的那句:“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这首诗里的“刘郎”指的是谁。当时读后挺懵的,历史上姓刘的名人很多,他指的是哪位呢?

赶紧查了下资料,原来这个人物小李指的是东汉时期的刘晨。这位刘晨传说跟其好友阮肇在某天,手拉手同入天台山采药,不成想俩人遇到了两位山中的神仙妹妹,还对上了眼成为了眷属,你们说他俩命咋这么好呢?但仙凡之恋注定难以久长,又加上思乡心切,只留居半载,这哥俩才恋恋不舍回归人间。回去后发觉,人间已经是自己的子孙七代往后了。

“刘郎”大家以为就这个典故吗?其实不然,我们在白居易的作品《酬刘和州戏赠》中又发现了他的身影,但小李的“刘郎”和老白的“刘郎”却为后人有所争议的。

先看下老白的这首诗吧,大家一起来体会一下。“钱唐山水接苏台,两地褰帷愧不才。政事素无争学得,风情旧有且将来。双蛾解珮啼相送,五马鸣珂笑却回。不似刘郎无景行,长抛春恨在天台。”

比较一下两首诗人物出现的地点,是不是很奇怪呢?

蓬山是传说中的仙山,世人皆向往求仙问药的地方。所以世人就猜测小李的这个“刘郎”,应该是汉武帝刘彻求仙问药求长生不老的故事。

但问题来了,小李写的这首《无题》可是正儿八经的爱情诗,出现个求长生不老灵药的汉武帝,是不是不恰当不合时宜呢?所以只有去天台山采药,与仙结缘故事的刘晨感觉最为靠谱。

再看老白的“刘郎”,就直接多了,把天台直接放在了句子里,让人读了一下就很明朗知其意。咱也不知道小李弄个“蓬山”是故意而为之,还是有其它隐喻?就不得而知了。但大家仔细再想一下,小李惯写隐晦的;世人皆难懂的诗,也就不奇怪了。

不过,指“刘郎”为汉武帝刘彻的,在古诗词还是有的。比如唐朝诗人号称诗鬼的李贺,他写的一首《金铜仙人辞汉歌》中就有:“ 茂陵刘郎 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这里的“刘郎”就是指汉武帝刘彻,诗中道出的,也是以这个“刘郎”为求长生不老,曾下诏书把金铜仙人搬往京都洛阳的故事。

当然“刘郎”还泛指其他人,但古诗词中出现比较常见的也只有这两位多些。总之这个“刘郎”就是那种一去不回,梦里又让人挂牵,却又无处去寻的主,在古诗中的出现也有埋怨的意思。

各种“郎”的典故也很多,我再举个传说唐朝时期,有个卢家子弟, 其任职为校书郎时年已入暮年。这位老哥这个岁数才娶了媳妇,也是够以事业为重的。他晚娶的媳妇在嫁给他日,一见这个半老头子,小脸微有慊色。卢老公子也是个乐天派,就请媳妇以述怀为戏。崔氏也不含糊,立马出口成诗曰:“不怨卢郎年纪大,不怨卢郎官职卑,自恨妾身生较晚,不见卢郎年少时。”

后来人就以此为典故,来刻画已入暮年的自己或他人。宋朝的大词人周邦彦 《玉楼春》词中也有用此典抒发自己的情感: “夕阳深锁绿苔门,一任卢郎愁里老。”

说了三个郎了,该隆重出场一直倍受文人雅士和美女们青睐的“周郎”了。

“周郎”指的是三国鼎立时期吴国的将领周瑜, 因其年少就有所作为身居要职,故人称其为“周郎”。

他在古人的诗词中出现的次数也不少。有杜牧 《赤壁》诗:“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 苏轼写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 这些诗词中,作者固然写的大气,在我看来却对“周郎”多少带些调侃的味道。

还有,世人皆知周郎精通音律。不是有句“曲有误,周郎顾。”的民间传说么。讲的是某位调皮妹子,曾故意演奏时出差误,以试其音律上的功力。但周瑜听人演奏的时候,即使多饮几杯酒,人有些醉意朦胧,演奏者纵然稍有一丁点错误,也必定瞒不过他的耳朵。所以许多文人墨客便以此为典,创作的作品中也出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周郎”。比如贺铸写的《诉衷情》,就有一段对人物情感细腻的描写。

乔家深闭郁金堂。朝镜事梅妆。云鬟翠钿浮动,微步拥钗梁。
情尚秘,色犹庄。递瞻相。弄丝调管,时误新声,翻试周郎

最后再介绍一下,我不喜欢古诗词中出现的什么“沈郎、潘郎、何郎、荀郎、庾郎”之类的。

这类型的郎,不是憔悴不堪,就是多愁善感。尤其是“沈郎”的沈约,因为自己年老多病时感叹:“百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他本来是说自己在病的状况下,一种平常人很正常的现象,却被后人弄了一个非常美丽的典故“沈腰”。因而将他在古诗词中展现出了各种憔悴各种瘦弱,活脱脱地硬造就了一枚男版林妹妹的形象。

最有趣的是与之匹配的“潘鬓”,就是“潘郎”,即历史上著名美男子潘岳。因为他小字为檀奴,许多作品中也唤作“檀郎”。南唐的李煜《一斛珠》词中有:“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 在男女柔情蜜意的时候,很形象地暗戳戳得算是把“潘郎”的帅写爆了。

不过,“潘郎”再帅也有生白发的时候。潘帅在自己写的一篇文章说,三十二岁时就长出了白发。本来这与“沈腰”一样,是很正常的自然现象并没有什么。但许多的文人墨客,纷纷在感叹其被岁月蹉跎了,郁郁不得志的时候,就拿“潘鬓”一词来代指自己的华发。

我想,自古以来人皆爱美,文人墨客们把“沈腰”和“潘鬓”用到诗词中,严重怀疑他们是想要沾点帅哥们的光。即使在愁苦之时也面子上光彩照人一些,给世人留下一份我见犹怜的好印象。

好了今天就且道来这几位“郎”,尽管古诗中出没的还有许多的“郎”,一一列举了估计能累死我。总之,不管是什么“郎”,别做令人唾弃的“负心郎”就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爱心小岛·文海晨光】‖ 古诗词中各种“郎”的来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tknw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