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高三时和同班一位看似勤奋好学,做事低调的男同学恋爱,但在一起之后才发现他是个极为吝啬狭隘的人,一起外出吃饭从来都是我结账,每次考试我成绩比他好他就会甩脸子,放假时别人都回家他会嘲笑我无家可回(我家在外地)……后来我实在忍无可忍便大吵一架分手了,毕业后再无联系。
A是我最好的闺蜜,恋爱期间我经常带她和男友一起吃饭,彼此都很熟识。在得知他对我的种种恶行后她义愤填膺,劝我赶紧分手找个更好的。
大学时我有了新的恋情,但前任经常向A询问我的联系方式,我多次告诫A不要对他透露我的任何信息,但最终还是被她“出卖”。
后来有次被那男生电话骚扰后我实在忍无可忍,就把A痛斥一顿,说她不守信用干涉我的私人生活。谁知她竟理直气壮地指责我薄情寡义,说可怜那男生一片痴心,自己太善良不忍拒绝他的哀求。
当她把自己的行为归因为“太善良”时,我真无法再责备她,因为我说的每一句话都显示出自己的“不善良”。
可事实真的如此么?
如果听信一个渣男的忏悔而出卖朋友就叫善良,那包庇悔改罪犯的抗法者是不是都要颁发“宅心仁厚”的奖章?
如果拒绝一个伤害过自己的人就是薄情寡义,那是不是忍辱负重任人践踏才叫有情有义?
我们是要善良,但听信一面之词去帮助“弱者”对别人造成伤害不叫善良,叫见风使舵没有立场。
我们是要有情有义,但也不能无底线纵容伤害自己的人让他们任意妄为称心如意。
(二)
初中时宿舍有位女生,因为家境贫寒,放假回家不舍得花钱坐车,所以我就在自己不回家的时候把自行车借给她。可时间久了就成为一种习惯,只要她回家就会问我要走车钥匙,并建议我花一块钱坐公交回家。
有次周末休息,我身无分文,便骑自行车回家拿生活费。到家后才想起来那女生事先说过要借用自行车,可为时已晚。
第二天回宿舍后没见到她,我便问另外两个室友她昨天有没有回家,谁知其中一个没好气地说:“说好的把自行车借给人家你自己却骑走了,她还怎么回家!”
本来我是打算找到那女生道个歉,答应她的事失信了是我不对,想着她应该会理解,毕竟之前我宁可自己花钱坐车回家也会把车子借给她。但听闻此言后我知道自己错了,她已经把因此事而生的怨气传播给室友了。
果然,见面后她对我视若无睹,自此与我断交再没说过话,而且把这件事告诉所有我们共同的朋友,别人都指责我言而无信。
可是他们都忘了,自行车是我的,我有自主支配权,借给她是情分,不借给她是本分,我花着钱给她帮助被认为是理所应当,不小心骑走自己的自行车却成为失信于人的罪人。
如果说贫穷就该占人便宜,善良就该被人占便宜,帮助别人是题中之义,停止施惠就是薄情寡义,那我宁可一开始就不对任何人抱有善意。
整件事情中最令我伤心的不是那女生在没得到便利后的恶语相向和翻脸不认人,而是身边人一边倒为她声援,以善良之名指责我不守信用。
但据我所知,那群声援她的人从未借过她自行车,因为她回家那段坑坑洼洼的土路,已经把我自行车的铃铛和刹手用坏了。
(三)
这个社会一直在强调诚信和道德,但依然面临着诚信缺失和道德沦丧的颓势。重要原因就是,我们一直拿道德标准去要求和衡量别人,却忘记用同样的标准评判和约束自己。
朋友圈里有位亲戚,经常发一些“什么样的朋友不能交”“远离身边这种人”之类的文章,每次看完文章我都想把她拉黑,因为里面说的那些不可交往不可亲近的人的特点她都有,比如过河拆桥、见利忘义、不知感恩等等。可她自己却完全意识不到,只用这些标准去评判别人,却从未想过反省自身。
社会上有一部分人讲道德,一部分人不讲道德,在两者交往的过程中,如果前者的优良品行能够感染后者,那社会风气就会日渐清明,如果后者不以前者的贤良反观自身,那就会以不道德的作为从前者身上谋取利益。如此以来,讲道德要蒙受损失,不讲道德反而有利可图,那试问谁还会任人鱼肉?
因此,很多人把不道德作为一种自我保护的手段。
当闺蜜要求我对前任仁慈的时候,可有考虑过他的行为是否出于善意?曾经的伤害暂且不论,在得知我有新生活后还苦苦纠缠蓄意破坏,这种人也值得怜悯?闺蜜说自己善良,可如果她真的善良,何以无视我的告诫而屡次“出卖”,让我饱受烦扰和折磨。
指责我不守信用的旁观者,可曾看到我对那女生的包容和照顾?自身不为友善之事还要求别人无私付出,不在乎真正的是非曲直,谁表现出受害的样子就同情谁,这真是一种浅薄而无用的善良。
如果不想看到更多人变得薄情寡义,那请不要再用你不明就里的善良伤害真正讲道德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