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时,朋友说:我家里刚买了车库,又花了十来万。我们纷纷表示羡慕,她却苦哈哈地说:家里钱花干净了,卡里就剩两万多块,唉!
我们都清楚她家里的情况,去年刚贷款买了二房,现在正装修以前县里住的房子,这会儿又买了车库,秋天女儿又要去私立学校上初中。表面上看可谓财大气粗,可是她家有三个孩子,老大刚大学毕业,老二今年上初中,老三五年级,家里老人都已八十多岁,收入只有她先生每个月的不到两万的收入,且她先生已经五十多岁。这样一想,不仅替她感觉压力山大。
借贷生活已经成为现代人消费的潮流,可以说基本家家都有借贷,大到买房买车,小到买米买面,无不透出提前消费和超额消费。但既然借就得还,如果收入远远大于消费还好,如果仅仅相当或低于消费力,那就有点不大好过了。天天拆东墙不西墙不说,还不能有一点意外的事儿,有时候哪怕只是感冒住院就能让人因还贷焦头烂额好几天。
在这里,我无意批判过度消费,我要说的是:无论什么时候,都要让自己的经济有个后路,以备不时之需。就像古话说的:仓里有粮,心里不慌。
我们常说现代人太焦虑了,压力太大了。抛开什么职业地位名气之外,单从经济上来说,有这种感觉的大多有经济压力,或者有贷款未还。你想想,睁开眼就想到欠别人多少多少钱,你怎么会不焦虑?你怎敢停止不前?而反观那些心态平和的人,倒不是他们有多富有,但他们家里大多无外贷,也很少超过有超过自己能力的消费。他们身无外债,家有存款,自然可以过得从容不迫,悠悠然然。
人的焦虑和不安大多来自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以及对自身无力面对的惶恐。在古代,一个地主不怕饥荒,因为他家有存粮,在现代,就算经济再萧条,只要手里有现金,他也不会受多大影响,至于说购买力,货币贬值什么的,如果真经济危机了,你有再多房产又如何,可以换米饭吃吗?
投资可以,量力而行,消费可以,还是要量力而行。一味的追求未知的利益和所谓的光鲜,必然需要用焦虑和不安来还。
想心安情悦吗?少些不必要的消费,家里多存点钱,肯定连你的睡眠都会香甜起来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