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笔记
我认为自律是什么
永澄老师在俱乐部征集大家关于“自律”的看法时,我的回答是:我认为我是一个自律的人,被困扰的是,因为自律,我有些不能融入周围的人中去。受家庭教育的影响,在整个求学阶段以及工作的这最初几年,我基本上能够先做重要的事情,把玩乐以及轻松的事情先放一边;有deadline的,更加是早早地就开始行动,绝不打无准备之仗。所以,一直以来,我认为,自律是——能够约束自己,做到要事优先。“有些不能融入周围的人中去”体现在,会因为学习推辞别人邀请的玩乐,只是偶尔参与;不会与他人闲聊太久;再有则是我的关注点和他人的关注点不一样。
参加分身术训练营之后,通过对“小我”的认识和理解,我认为,自律是——能不被小我或较少地被小我控制,让理性的我拥有选择和决定权。
我赞同永澄老师的自律观点
1.自律是一种,有意识的、尊重现实的、承担成长责任的、把痛苦转化为快乐的能力。
2.自律是任何问题得以解决的第一步。
首先,我认为自己上面自律的看法是对的。其次,我也接受并实践永澄老师自律的观点和方法。老师的观点,是通过PCK模型中的第二步:问题的本质、关键是什么,持续向上提问、拉伸、概括得出来的。它的普适性很强,到了概念层次,又能得出更多解决方案。先能觉察,在小我做出反应之时(当知当觉)或小我做出反应之后(后知后觉),让理性的我进来思考分析;问题已经存在,是无法改变的,需要勇敢面对;成长是自己的事,遇到问题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直面问题才是真正的快乐。只有经历这个过程,问题才能解决,最终获得成长。
从本质中寻找持续痛苦的原因
那个在千万年的进化中,保护我们在自然环境中生存下来的小我,最大的动机就是趋利避害;于是一遇到问题,由于问题带来痛苦,第一反应就是逃避;产生拖延、忽略、情绪波动的行为;这些行为保护小我不受伤害,小我获得奖励,长此以往,行为被强化,形成恶性循环。
我们的行为完全被小我本能的反应掌控啊,理性的我完全没有说话的余地。
我会持续使用自律五步法面对问题
很巧的事情是,在分享会的那天下午,我填写的一个自我觉察表中,和小我的对话中,就体现了自律五步法。下面是当时的记录:
积极主动自我觉察表1.推迟满足感。使用分身术,在刺激与回应之间拥有选择权。
通过觉察,我发现了小我的情绪:责怪、烦躁、郁闷、埋怨、害怕独自面对未知,希望有人指导、陪伴。
2.直面现实。直接面对自己现在的现实,即便自己如何不喜欢、不愿意、不舒服,都不要再逃避。
3.承担责任。承认自己的责任,告诉自己说:“是的,无论如何,这是我的责任!”
我告诉自己:过去的已经无法改变。既然知道了问题所在,就弥补,成长是自己的事,要自己负责任。
4.承诺改变。做出承诺要去做出改变现状,无论多困难,都要做出尝试。
写下了解决方案:翻开《音乐基础》,学习和弦种类、听辨,并把12个大调的4种和弦都熟悉一遍,从《圆舞曲》的降D大调开始
5.立刻行动。马上行动起来。(短期的,一两天的行动)
填写完表格,我就找了144个和弦,把资料保存到手机。第二天,把12个大调的大三和弦练习了几遍。(其实,第二天要练习的时候,我还是有点不想动,但想想参加的训练营以及其它的什么什么,还是动起来了。)
非常重要和关键的地方:
我是在填表的过程中,突然发现自己不想去面对问题的原因的——害怕独自面对未知,希望有人指导、陪伴。然后,就跟小我进行对话(记录中标了序号的4点):我们可以降低难度,小步快跑;想一想学会之后能够拥有的美好收获;不行动,是没有任何办法的。就发现,内心的那个小我,像个孩子,要哄、要说好听的话,她才会乖一点,不会跟理性做顽强的抵抗。
工作中,也还有逃避了很久很久没有行动的几个问题。 希望用五步法可以彻底解决,是不实际的。永澄老师也说了,自律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后续的训练营应该会逐渐讲到所有的步骤(《问题解决方法论中,已经初步介绍了五步:情绪——觉察问题——处理情绪——处理问题——立刻复盘)。我自己也意识到,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还关乎自己是否开口要资源、是否加入社群学习、是否有人知道获得反馈甚至还有个性局限等等影响因素存在。慢慢慢慢一步一步来吧。
被自律困扰的问题:不能融入周围的人中去,怎么解?
处理印象笔记收集箱时,看到了以前收集的一篇文章:实践时间管理看起来和周围人格格不入,不被支持怎么办? : 经理人分享解除了一些疑惑。待行动改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