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遗卷三(九) 【原书补遗卷三·二五】
宋太祖曰:“李煜好个翰林学士,可惜无才作人主耳!”秀才郭麐《南唐杂咏》云;“我思昧昧最神伤,予季归来更断肠。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宋太祖,赵匡胤(927年-976年),字元朗,小名香孩儿、赵九重。涿郡人,生于洛阳夹马营(今河南省洛阳市瀍河区东关)。五代至北宋初年军事家、武术家,宋朝开国皇帝(960年2月4日-976年11月14日在位)。后周护圣都指挥使赵弘殷(宋宣祖)次子,母为杜氏(昭宪太后)。赵匡胤在后汉时投奔枢密使郭威,致身行伍,并于后周世宗柴荣在位时期击北汉、南唐,屡建战功,逐渐成为禁军的重要将领。柴荣病重时,升为殿前都点检,成为禁军最高统帅。显德七年(960年),受命抵御北汉及契丹联军。旋即在“陈桥兵变”中被拥立为帝,并回京逼迫后周恭帝禅位。同年,赵匡胤登基为帝,改元建隆,国号“宋”,史称宋朝或北宋。开宝九年(976年),赵匡胤逝世,享年五十岁。在位十六年,谥号英武圣文神德皇帝,庙号太祖,葬于永昌陵。累加谥为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有诗作《咏初日》传世。
李煜,(937年―978年),唐元宗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徐州彭城县(今江苏徐州)人,南唐末代国君。北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煜继位,尊宋为正统,岁贡以保平安。开宝四年(971年)十月,宋太祖灭南汉,李煜去除唐号,改称“江南国主”。次年,贬损仪制,撤去金陵台殿鸱吻以示尊奉宋廷。开宝八年(975年),李煜兵败降宋,被俘至汴京(今河南开封),授右千牛卫上将军,封违命侯。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月七日,李煜死于汴京,追赠太师,追封吴王。世称南唐后主、李后主。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人主,旧时专指一国之主,即帝王。《老子》:“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
郭麐(lín),(1767年—1831年),字祥伯,号频伽,因右眉全白,亦号白眉生,芦墟镇人,少年时有神童之称。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补诸生;六十年,参加科举考试不第遂绝意仕途,专研诗文、书画。好饮酒,醉后画竹石是其一绝。郭喜交游,与姚鼐、袁枚最为知己。著作主要有《灵芬馆诗集》、《金石例补》、《诗画》、《唐文粹补遗》等。
昧昧,释义较多,分别为昏暗貌;昏乱;模糊不清;无声无息;胡涂无知;沉思貌;纯厚浑朴貌。
予季,予是我的意思,古代有伯仲叔季的排行方法,季为最后,所以予季就是“我的最小的儿子”的意思,出自《诗经·陟岵》。表达了父母兄弟对从军远行的亲人的怀念。
《诗经·陟岵》:陟彼岵兮,瞻望父兮。父曰:嗟!予子行役,夙夜无已。上慎旃哉,犹来!无止!陟彼屺兮,瞻望母兮。母曰:嗟!予季行役,夙夜无寐。上慎旃哉,犹来!无弃!陟彼冈兮,瞻望兄兮。兄曰:嗟!予弟行役,夙夜必偕。上慎旃哉,犹来!无死!
“我思昧昧最神伤,予季归来更断肠。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释义,前两句:我每每沉思都十分伤心,当我弟弟(指幼弟郭凤)回来的时候更加伤心到了极点。后两句:南唐后主李煜作为一个有文化的词人真的是空前绝后,可惜生来命运不好做了一个君王。这首诗表面描述南唐后主李煜,其实是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悲伤心情。(转自网络)
本人翻译:
(略)
真老实人言:
郭麐《南唐杂咏》的后两句吟咏的是后主李煜,这在文学界已经公认了的。而此事的前两句表达何意,则众说纷纭。其难点主要在于“予季归来更断肠”。就“予季”的本义,是“我的小儿子”的意思。但郭麐的小儿子郭橱并无特别之处,而郭麐的幼弟郭凤则是一个出色的诗人,著有《山矾书屋诗初集》和《山矾书屋诗二集》。从诗词才华上看,弟弟与李煜有一比;从人生经历上看,弟弟则与李煜大不同。郭麐“幼弟郭凤亦不得读书,年十五则从其妇翁行贾。尝昏夜坠落船舷,几乎溺毙。翁氏爱怜之令复理故业。拜同乡顾蔚云为师。”之后,郭麐述其弟郭凤,“取当代之作者手批口吟,求其之意之所在……忆自十年来,余家居日少,郭凤非庆吊不出,闭门扫轨,长吟独谣。”他将自己全部的生活重心都放在诗词中,不问世事,不求功名,穷困潦倒却不以为意。看到弟弟回家,想想弟弟的际遇,又想想李煜的一生,心中更为难受。弟弟虽然生活贫苦却不以为意,寄情诗词让他很快乐;李煜也本想过田园生活了此一生,但终生未得,最后被俘惨死。由此发出感慨“做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王。” 到底是否应该这样理解,我也是一家之言。恳望方家指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