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
本学期,我们学校的小学低段教师一起加入了魏智渊老师开发的橡果书院的绘本故事共读。孩子们在一起欣赏绘本故事的时候,他们的笑与思是自然而然发生的,看起来他们坐得比上课时放松,他们的小嘴也不自觉地念着,说着,甚至争论着,课后,即使布置了读写绘的绘本作业,他们也几乎没有流露出发愁的表情。班里有三分之一的孩子所做的绘本非常有自己的思考。看得出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他们的大脑是经过活动并产生链接突触的。无疑,这样的阅读才是真正有意义的阅读。
在这一章节里,苏霍姆林斯基针对讨论的问题仍然是第一套大纲与第二套大纲之间的关系。首先,作为学校,必须为儿童提供合适的阅读环境,而且书目是教师经过筛选并逐渐沉淀的,因为每个儿童的生命气质不尽相同,书目也是庞杂的___智育,德育,情感教育,审美教育等。这些课外阅读不仅为儿童提供了针对第一套大纲的知识埋藏,同时也丰盈了儿童的精神世界。“思考之室”是儿童的阅览室,是学生集体看书的地方,在这里,他们彼此激励,互为榜样,相互影响,为他们的学习生活增添了无数乐趣。
其次,书籍的作用不言而喻:苏霍姆林斯基推广阅读的目的是力求使每一个少年,每一个青年都找到一本适合他自己的“书”,而且这本书应当在他的心灵里留下终生不可磨灭的痕迹。阅读这样的书是一种难得的自我总结,是一个人自我教育的开端。孩子在阅读的时候很容易自居为故事的主人公,例如孩子们在阅读“丑小鸭”时,很容易想到自己的境遇如丑小鸭一样,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但是最后终将蜕变成长,克服自己的自卑,成长为真正的白天鹅。一个人在中小学年代里读过什么书,在他们的心灵里留下什么痕迹,这一点决定着一个人的情感的培养,决定着年轻人对待同年龄的人,对待长者以及对待生活的态度。更重要的是这跟认真地,用功地学好功课并不是一回事儿,一个人很可能以优异的成绩从中学毕业,但是却完全不懂得什么是智力生活,完全没有体验过阅读和思考这种人类的巨大喜悦,这样的人生是单调的,很容易功利的,很难承受生活的不顺利和任何意义上的打击,因为他没有体验过穿过乌云后才能看到属于自己的真正的彩虹。
其三,将阅读放在一个人的人生长河中___书籍远比课堂更重要!一个人倘若在青少年时期没有被书籍浸润过心灵,很容易被网络上碎片化的信息引导,沉溺短视频,或者是单一的观点认同。罗翔曾说过:一个知识越贫乏的人,越是拥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勇气和一种莫名其妙的的自豪感,因为知识越贫乏,你所相信的东西就越绝对,因为你根本没有听过与此相对立的观点。想想,这样的人生多可怕,得有多固执!即使是语文课,一篇篇课文不过也是学生借以学习一类文章的工具,也属于碎片化的知识,这些知识需要丰富的第二套大纲知识作为纽带去整合,去丰满,一个人青年时期的阅读将会为一生打好一个基调。教师要鼓励学生阅读,可以借很多机会用书籍奖励学生,给予他们读书的幸福感和自豪感。
其四,对于小学来讲,课内知识还属于中等难度,教师如果做好知识清单,能很大程度上减轻学生无意义的重复学习和记忆。就能腾出大量时间用于阅读。学生可以利用较多时间读书或者参加小组活动,写作文,写提要,或者从事各人喜爱的活动,这种脑力劳动对于培养自学的需要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学生只有学会合理分配自己拥有的自由时间,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才得以展现。
其五,力求做到使每一个学生都有他自己最喜爱的一门学科。学生一般都是从课堂教学得到启发而去课外阅读科学书籍,基本都是由教室走向阅览室,由某一个问题激发了兴趣而读第一本课外书到积累个人藏书的。所以教师教师一旦发现学生有他喜爱的学科,就注意通过推荐阅读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一个后进生的改变一定来自他发现了自己喜爱的科目并愿意为之改变,这种力量远比干巴巴的说教,鼓励有用得多。
总之,不要让任何一个学生感到他在智力发现上是不行的,在学习上是注定落伍的,毕竟每一个人只是特长不同,生命气质不同,每个人一定有自己擅长的感兴趣的方面,学生只有在丰富的智力生活的润泽之下,才能促进智力发展,我们不能让学生怀着冷酷无情的心情,对知识毫无兴趣地走出学校大门,这是全社会的责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