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同我一样,怀有一个去山区支教的梦想?不知道你的梦想有没有实现呢,我,暂时放弃了。
最先接触到支教,应该是小时候在电视上看到,或许年幼,那个时候的我,对支教并没有太多情怀。
高中无意间看到一条关于学姐去山区支教的动态,突然觉得好有意义,憧憬着我上了大学去支教。
高考后的暑假,接触了大冰的书,“真正负责任的支教志愿者,不应该是一个只有热情的支教旅行者。”他说他鼓励支教,但是抱歉,从不鼓励短期支教,尤其不鼓励那些蜻蜓点水式的短期支教。
趁着暑假寒假去短期支教的志愿者们,真的是去帮助那些孩子的吗,还是去给自己的人生攒故事?或者,只是去捕获一份高尚感,寻找一份自我感动?
这段话让我对支教有了不一样的想法,是啊,我是真的想去帮助她们,还是在给自己的人生攒故事?
看到学校的第一个支教团队在招新,我没有报名,看到第二个团队的时候,我突然心动了。团队每年都去,今年已经是第七年,我当时想着就算明年我不去了,还会有其他人继续去陪伴孩子们,就报名了。
两百多个人在一轮面试之后只剩四十个,很幸运我是那四十分之一,然而我不过开心了几个小时,便陷入了无尽的愁绪。
原因有三:
①现状与预期的不符
一直以为准备工作一个月就够了,然而事实是前期准备工作要从现在开始,每个周末都会有事情,而且基本不能请假。
这种突如其来被安排的感觉让我很难过,计划好的一个月一次旅行,四月去参加上海草莓音乐节,以及不间断的实验室工作,都会被扼杀。
大概是随性成习惯,又极度爱自由,我开始陷入纠结。
巧的是我刚找到了一份超级喜欢的兼职,时间安排也是周末,还没体验就要放弃,我特别难过。上周加入的生物实验室也有可能在周末进行实验,那一瞬间,我无比纠结。
除了前期的准备工作之外,大二仍旧要负责招新等后期工作。可以说支教半个月,准备时间可能是一年。倘若之前就知道准备时间如此之长,我还会报名吗?我不知道。
②注重结果而忽略了过程
前期会有校内外募捐,课堂模拟,素质拓展,见面会,欢送会等各种活动。我只考虑了募捐与模拟课堂,忽略了培养团队感情等一系列项目。
这一切听起来都很有意义,但是,我不够喜欢。社交疲惫是从寒假开始的持续性问题,越来越喜欢独处的感觉,目前的我没有那么强的团队意识,不愿意花那么多时间去融入一个团队。可能是毛病吧,一个人活成一支队伍真的会上瘾。从一开始就抗拒的事情,我不想用所谓的坚持来说服自己。
③自身修行不够,担负不了支教的重任
我以为暑期支教就是像平时上课一样,把教材上的内容讲给同学。事实是我们没有教材,讲课内容自己安排。
看了很多关于暑期支教的讨论,发现山里的孩子缺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眼界和希望。我觉得我的作用,不仅仅是短暂的传授知识和温暖的陪伴,更应该让她们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美好,给她们以源源不断的希望和不断努力的动力。
于是,我主动放弃了二轮面试。我也不过刚刚来到心心念念的远方,恰好看到了十八岁之前不一样的风景,自己都还带着一颗躁动的心不断摸索探寻着外面的世界,自身修行尚浅,又能够为她们做些什么呢。倘若为了给人生攒个故事,这样去待上半个月,那又有何意义?
最终,我放弃了暑期支教支教确实是一件很伟大的事情,也仍旧是我想做的事情。
等我安抚好这颗躁动的心,能够认认真真去做准备工作;等我脱下稚气稍稍成熟,能够传达一些实际而有意义的东西;等我卸下一身防备,变得更有温度一点。
山一程,水一程,只要一直记得自己要出发,就不怕来不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