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思维的格局不一样,得出的结果也是不一样的。
原文: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译文:孔子说:听到有人夸赞闵子骞是大孝子,我觉得这件事所言非虚,这是确有如此。“
解读:为什么说闵子骞是一个大孝子呢?因为《鞭打芦花》这个典故,在冬天,闵子骞驾驶自己的马车,因为冬天的原因,外面很冷,所以他驾驶马车的时候冻得手发抖,抓不住马车的缰绳,父亲看不下去,就一鞭子抽打下去,结果闵子骞的衣服里面蹦出来的全是芦花。父亲一看,这个后妈太不负责任了,回去准备休了后妈。闵子骞极力阻拦,说道:”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母亲在只有我一个人受点冷,但是母亲去了,就是三个小孩一起受冻了,加上您也要母亲的照顾。
为什么闵子骞会从这个角度来思考问题呢?他看待问题的角度是与他人不一样的。
所谓的思维角度,就是格局和尺度。假如一个人将自己的格局和尺度定义为“我”,那么,他批判世界上的人好不好,不是看他人对社会的贡献,而是看对方对“我”好不好。
如果闵子骞从“我”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他更多考虑的是我,就不会考虑到整个家庭。那要是这样的话,他就一定会想办法让父亲休了自己的母亲。而如果换一个尺度去思考问题,那么,他想到的是二个弟弟,自己的父亲需要人照顾,哪怕是自己受点苦,受点累,也是没有关系的,他想到的是整个家庭。
其实,我们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也不妨试着,换一个角度去思考问题,说不定就会有不一样的视角出现,也会有不同的答案浮现出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