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前的傍晚。
放下雨伞,闻之先生将抱着的一个扁平的包裹递过来,说:“应该是书。”
果然是简书平台的赠书:《后背留给我》。一拆开包装,一大片红色突兀地抓住眼球,书名的五个大字迷迷糊糊,反倒成了陪衬,原本是日更45天的礼品,结果,却在我真正日更112天的晚上才收到。礼品的短信是两天收到的,或者更早?我没留意,注意到重发的消息才央闻之先生去取。反正也不急,该来的礼物耐心等待就行了。前几天,看简友的文,见其收到的书是宋词,羡慕之余,我这才想起,怎么那么多天还没收到书啊?就过了个年嘛。
“说曹操,曹操就到”。那一瞬间,我被封面硕大的一片红色所震撼。里面究竟会发生多少震撼的事情呢?如热血气息扑面而来。封面上的那些小字,隐隐透露着青春、努力和奋斗,关于人生的选择。这是让我重温青春吗?哈哈。
简书平台的用心,或者说不经意的一个动作,一次随机的发货,启开我生命的一个按钮。既然他们这样安排,也许我真该去回味回味。
太多的时候,“上天”会给你一些意外的礼物。就像,平时你到图书馆去借书只是你自己的选择,你习惯了以固有的观念里去挑选,但,如果别人送你一本书,那可不一定正好符合你的胃口和品位。往往这个时候,如果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切入另外一个轨道,就会发现一个全新的世界。若是抓住这样的机会,你会步入更加开阔的世界,而不是固步自封。
仿如交朋友。从某种意义上说,每个人都是一本“书”,并不是纯粹的某一类书,有些人偏文学,有些人偏科学和数学,等等。遇见不同的人,就如看见不同的风景。与不同的人相处,刷新自己的认知。可是,往往,太多人从不“相遇”,从来无法真正进入对方的世界。
日更115天,收到日更45天的礼物:书◎每一天“书”合不合你的胃口?是不是你的朋友?是否搭上你的频道?就像简书,为我们提供的这样一个广阔的空间,良莠不齐,开放,包容。如果有心,可以看见很多想要看见的风景,不觉间,就学到很多的东西。所谓的“听君一席言胜读十年书”,平台提供的“营养”,取一两瓢饮之。
连续日更115天了,真的,收获挺多。
那么,日更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业余时光,我被读和写占去大部分时间。每天,单是写在传统日记本上的文字,也几乎没有中断过,但这是私密性的,而平台,有私密的性质,也有公众的成分,信马由疆与随心所欲需要一个度的把控。
简书最大的便利是可以随时修改、保存私密日志。偶尔,我也有厌倦的时候,那一两天,突然觉得事情纷乱无序,不想好好地表达,也不能好好地表达,然后就暂且搁着,做一些其他事情,望着窗外,看看书,心一静下来,又回归到“正途”。
然而,我只问耕耘不问收获。阅读量,我觉得不该是我最关心的事。写着写着,语言表达及思路整理更加顺畅,对文字的感觉越来越好。在喜欢的事情上越走越远,这才是我非常愿意看到的。
一个人,有时候也要“逼迫”一下自己,做自律的自己。真正去做的时候,没有想像中那么难。对文字,我从来都不敷衍,每一次,都认认真真,不忘初心,否则日更的意义又是什么?难道,只为了那些言不由衷的文字吗?那就没意思了。
日更115天,收到日更45天的礼物:书◎每一天感谢简书的礼物。“书中自有黄金屋”,这样的礼物真好。
更感谢自己。哪怕没有礼物,我也会继续书写,继续自我激励。因为,文字,是我一辈子的“情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