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4284019/301c6a2c6e755d4d.jpg)
这部电影真实记录了达尔文对孩子的疼爱和观察,以及他在自然、科学与信仰间的犹疑。故事揭开了达尔文婚姻家庭生活中的一面,将他如何从痛彻心扉的经验中领悟到人类进化的过程娓娓道来。同时精确而不乏温柔地描述了达尔文感情最丰富细腻的时刻,并从中体会到爱的力量、痛苦的矛盾、回忆的价值与人类理解力的限度。
当极端的理解上帝是创造万物的理论时,科学和某些宗教有了极大的冲突,试想着达前辈要讲出实情受到了多大的压力。而佛教的自性佛的基本教义完全是科学的,没有所谓的上帝创造了万物的事实。
电影取的角度是非常有冲突性,达与夫人是近亲,而从遗传学的角度说这是很危险的,他的一个子女幼年死亡、另一个出生就夭折就是明证。而在那个时代近亲婚姻甚至被冠上了亲上加亲的美誉。而这发生在一个进化论的发明者来说并非讽刺,而是他在恋爱、结婚的岁月里实在没有这科学的认知。
而他未能较快的公布他的进化学说,从内心动力学的分析看是他内心极度恐慌与现实社会认知的冲突的爆发所引起的结果。而在他漫长的研究过程中出现了他一直会有幻觉死去的女儿与他的日常的对话,恍如女儿从未死亡的情况。就这心理状态来看,他的进化论研究很有可能是有很多缺陷的,比如人是猿进化来的这观点近年来已不再进入科普的领域被视为真理。这也证实了刻意的大脑思考的真相也未必是真相的本身的结论。
有些教义说,我们想什么就会得到什么的结果,显然达在拼合猜测和实物证据的寻找中就有这情况发生了,他的研究不能说是不严谨的,得出的结果也不能说是不科学的,但事实是他以后的进化论研究者在考古新发现的事实面前不断地突破了他的认知局限……由此看到的是物质世界和精神领域是那么的变化莫测……
佛教的唯识中观理论中对物质和精神的无自性,在丁福保《佛学大辞典》有这样的解释:“【无自性】谓诸法为因缘生,无一定之自性也。”《唯识论·九》:“一切法皆无自性。”《佛光大辞典》的释文是:“【无自性】指无实在之自体。又作无本性、无性。谓诸法皆因缘所生,故无自性。凡山河大地皆由四大假合而成,四大相离,物即灭尽;人亦为四大所成,四大不调即成病,四大相离则亡。”
那什么叫自性?该如何把握自性一词的正确的内涵?一个人如果把明意识、潜意识里面所有的妄念,包括微细的妄念完全除去之后,自性真的能放大光明吗?
大安法师答:谈自性问题,这就是一个比较终极、玄妙的问题。自性就是我们本具的真如法性的理体。你也不要去追求它有一个标准答案,实际上是勉强来指称一下,跟这个名相没有关系。但也只能借助名相去指称一下,这叫:透过这个名相的手指,要指向真理的月亮。不要执指废月。它在认知一个什么事情?这个自性——佛性,是一切众生本具的。但本具的佛性到底是什么?它是离开一切形状、颜色,不可把捉的。虽然不可把捉,它又在我们的内心存在。
比如我们讲明意识,潜意识,这些心意识实际上就是我们自性的一种功能、作用。但这功能、作用是在无明状态当中一种异化的表现形式。无明来自什么?无明来自于一种能、所的对待。“一念不觉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那这个照天照地的大圆镜智,有一念无明就转为阿赖耶识。那这识,是第八识阿赖耶、第七末那识、第六意识。第六识是“识”,第七是“意”,第八是“心”,一般就把它们指称为“心意识”。实际上心意识全体的当下就是我们的自性。所以只要把这个心意识转变过来——转八识为四智,我们本具的佛性——这种大放光明的佛性,就现前了。
那是科学改变了世界,还是世界改变了科学?
感恩您给我服务的机会。感恩您的布施!感谢您与我共享美好的生活品质,吉祥如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