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坼(十三)

作者: 十信草堂 | 来源:发表于2018-11-07 11:00 被阅读3次

                      十、  水乡印记之二

      清乾隆《吴江县志》载:“蟹出太湖,称江左第一,吴江最盛,所产特肥大,以及斤一枚者为贵,团脐者尤充实。”八坼属太湖流域,河港里自然生长的也是太湖蟹,学名中华絨螯蟹。 “西风响,蟹脚痒。”到了割稻的季节,蟹肉正是肥美的时候。但我不知道大哥他们是从哪条河里摸螃蟹的,到我下河去摸螃蟹的时候,河里螃蟹已经不多见了,时间大约是1989年。据2015版的《吴江市水产志》称:“60年代和70年代,当地政府在自然湖荡江河放养蟹苗,自然生长的蟹增多。”那么,大哥他们在河里摸到的螃蟹,当是这批放养长大的蟹吧?

      摸螃蟹的工具很简单,就一根弯了勾的粗铅丝,用来捅蟹洞,勾螃蟹。摸螃蟹的最大的技巧应该是判断哪个是真正的螃蟹洞,因为河岸边有很多扁的、圆的土洞。我第一次摸螃蟹是在庄苏港的西头,南岸边上是片竹园。岸都是泥土岸,用现在的说法是自然生态护坡。发现一个蟹洞,用带勾的铅丝捅了好一会,摸到一个三四两大的螃蟹来,蟹脚已经被我勾掉了几个。这是我有生以来抓到的第一个野生螃蟹,估计也是最后一个,因为后来螃蟹就从河里彻底消失了。现在想来,当时要是捅出一条蛇来,岂不吓死人哉。

      宋代名臣范仲淹在论及太湖流域治理时,主张采用“浚河、修圩、置闸”三种方法结合。其中浚河就是对河流进行疏浚,七八十年代我们门口的张阿港就被疏浚过几次,抽干了作彻底的清淤乡人们称为“清江”。每当“清江”时最适宜耙蚌了。

      耙蚌的工具尖子铁鎝,一般为四齿,装有斜向的竹柄,是平时用来翻耕的农具,当用来耙蚌时,用柳条在四个铁齿间编嵌几排,就可以在河滩边耙蚌。河蚌有三角帆蚌和褶纹冠蚌,数量很多,拿回家剖开来,取出蚌肉和雪菜一起烧,就成一道美味的菜肴了。据大人们说,六百亩荡里几十年前在水面浮出过一只有小船一样大的河蚌,喷出的水冰冷冰冷的,蚌壳里还孕育了颗珠子,到了晚上会发出光来。但我一直到长大,也没见到过这传说中的河蚌,至于珠子倒是在村里开始利用淡水育珠时见到过,也就毛豆一般大小。

      从大哥手里接过箍网时,已经是上初中时候了。因为箍网是一种力气活,技术含量高。上小学时,我还没这个力气,所以都是帮大哥提箩头。箍网是一种长方形的网,长约3~4米,挂水1~1.2米,上边纲绳系浮子,下边纲绳系铅坠定珠,左右两边用两根线连着上下纲绳,再用两根长竹竿系住纲绳的连线即成。春天,鱼儿繁殖快,箍网捕捞收获最多。我们平时主要在黄昏时沿河两岸走上一圈,就大致收工回家了。箍网时站在岸边,两手用力往外撒网,等网铅坠着泥时,轻轻拖上岸,就能捕到鱼。鱼一般都不大,有小草鱼、鲫鱼、白鱼、汪刺鱼、鲢鱼、鳊鱼、鲶鱼、鳑鮍鱼,难得会捕到野鳜鱼。

      上周回家,七十几岁的父亲至今还在张虾网,可惜周边河流的水质已经今不如昔了。虾网又叫地笼,是由方形铁丝架子联结组成"在方形架子的四周用网眼较密的网围住,组成一条5~15米长的笼子,笼子内有梭门,虾、蟹、小鱼进得去出不来。末端有2米长的网兜。虾网放在水中,各种鱼、虾进去后都集中在网兜里,抓住网兜就能获取鱼、虾。

      随着人们经济条件逐渐变好,休闲时间多起来,选择出来垂钓的人越来越多。我童年时,钓鱼工具是就地取材。从村头竹园里砍根小竹子作为竿,将衲底针用火烧红弯成鱼钩,再用线挂上鱼钩,钩子挂上蚯蚓也有过用苍蝇,投放到鱼儿出没的水域,坐等鱼儿上钩。现在时代不同,鱼竿也不同,都是从渔具店买的有伸缩性的鱼竿,鱼钓也是有倒刺的,连鱼饵也不同,钓鱼方法先进,收获也增加。不过,这么多年过去了,我还记得第一次钓到小鲃鱼的情景,具体地点在庄苏港,当提出水面时,鲃鱼嘴巴里叫着白色的肚子像充了气鼓起来,它的肚子毛毛的,样子可爱极了。

(待续)

(欢迎有知悉八坼故事的有缘人提供写作信息)

相关文章

  • 八坼(十三)

    十、 水乡印记之二 清乾隆《吴江县志》载:“蟹出太湖,称江左第一,吴江最盛,所产特...

  • 八坼(二十三)

    十八、新营村 晚上十一点半,收到八坼老乡发的一条微信:“介绍下我们新营村吧。”我有些惶恐,...

  • 八坼(八)

    六、胡逢庙畔 打开丰巢APP,在个人中心我的快递里查看了一下,前几天网上买的二手书...

  • 八坼(一)

    一、名字由来 “树高千丈,叶落归根。你的根在哪里?无论世相如何纷繁复杂,时光如何流转,我...

  • 八坼(二)

    一、名字由来 (续前) 朱国祯(?~1632)字文宁,浙江乌程(今湖州南浔)人,万历...

  • 八坼(三)

    二、往事悠悠 秋夜,一轮明月高悬在天上,窗外的木樨散着阵阵幽香,飘入室内。我的思绪一时...

  • 八坼(五)

    三、湖荡深情 清人费善庆(1858~1939),字福堂,号伯缘。晚患眼疾,故号盲叟。他是一名...

  • 八坼(四)

    三、湖荡深情 对于获知新闻的及时性我总是比别人慢上一拍,一早起来,打开微信朋友圈,发现铺天...

  • 八坼(六)

    四、古建遗韵 “建筑是技术与艺术的融合,更是具有感情和温度的人类活动载体。他们...

  • 八坼(十一)

    九、匆匆过客 翻开吴江的大事记,你会发现乾隆皇帝下江南曾多次在八坼停顿过。据记载,...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八坼(十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vzyx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