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坼(一)

作者: 十信草堂 | 来源:发表于2018-10-23 19:21 被阅读123次

                        一、名字由来

          “树高千丈,叶落归根。你的根在哪里?无论世相如何纷繁复杂,时光如何流转,我们都要把根留住。长江万里,源起冰峰。你的源在哪里?假如我们连自己的根源都不甚了了,岂不愧对祖宗,有付先人?”中国人有个修志修谱的优良传统,一个地方有了地方志那这个地方的人就知道家乡的前世今生;一个家族有了家谱,就可以寻根问祖、归宗聚族。余出生农村,见识浅陋,稍长听身边长者说一些耳熟能详的家乡地名竟不知如何用文字记载。参加工作后忙于生计、忙于家庭,儿时的一些想法终于都没落实。近来,兴趣不知不觉转到地方文献的阅读上来,翻看了吴江的几个乡镇的方志,唯独没有看到出生地八坼的专志,也许是八坼太小了,也许是优秀的八坼人都喜欢远走高飞了,我这么安慰自己,但心理总是觉得有点遗憾。况且,这几年八坼北边的几个村落都拆迁掉了,说不定现在不写点什么记录一下,过几年连回忆的印迹都找不到了。

          因了如是因缘,今天我就唐突地提笔为老家八坼写点东西,先从哪里下手呢?俗话说,名不正则言不顺,那就先说说八坼这个名字的由来吧。

          在民国范烟桥(1894~1967)纂的《吴江县乡土志》里,称八坼为八坼乡。“八坼乡在县治南约二十四里。东接同里北厍,南接平望黎里,西接南厍,北接吴江,兀立运河之旁,为商贾往来要道。汽船相望,交通便利,物产以米为大宗,可与同里相頡顽。夏秋之间,菱藕颇鲜美。市有大浦桥,建于明时。市街有南港、北港,商业蒸蒸日上矣。”文字虽然简略了点,但把八坼的主要特征还是说了。

          在清志里,对于镇市村是有明确定义的。“民人屯聚之所谓之村,有商贾贸易者谓之市,设官将禁防者谓之镇。”乾隆朝修的《吴江县志》称八坼为八斥市,“在三都东县治东南二十四里,地当南北要冲。明初居民仅数十家,嘉靖间乃至二百余家,多设酒馆以待行旅,久而居民輻輳百货并集。明季毁于兵火,民多荡析。国初渐次安集而市移于塘之东,迄今贸易亦盛蓋不减于昔云。”可见明朝时八坼镇在运河西,到清初,镇区就移向运河东了。

          《志》中还提到“宋陆游入蜀记作八测,一作八赤,一作八尺。”清《百城烟水》中有以下说法:“塘自北来,至此向东而南,向西复南,俨似弓形。唐范传正治水劈河而直其路,斥土为二,故名八坼。”但是明朝却有人对八尺这个称谓作了一番考证,还引出了一个美丽的故事。(待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八坼(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awaz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