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儿童节,我发了一条朋友圈:永远保持一颗童心!配图是一张天真无邪的孩童脸。那张稚嫩的小脸紧贴着玻璃窗,一双眼睛好奇地观望远方,对窗外的世界充满好奇。有朋友调侃说“很难呀”,是的,我也明白,成年人很难很难再拥有一颗童心了。
不是有这么一句话么:我们用二十年长成了大人,却用余生的时间去寻找当初住在我们心里的那个小孩。
找回我们心里的那个小孩那个小孩,对世界充满好奇,睁着懵懂的眼睛观察着,迈着蹒跚的步子探寻着,用小手、用鼻子、用舌头触碰着,世界是什么形状、什么气味、什么味道的?那个小孩,勇敢地向前奔跑,不惧怕摔倒;兴奋地尝试着第一次脱掉鞋子淌水,第一次在水塘里捉鱼,不懂得害怕;用一面镜子在水里反射出彩虹般的光线,开心一个下午;在一个堆满了草包的礼堂玩“打仗”游戏,幸福一个夏天……
那个小孩,就是我们每一个人曾经拥有过的童心。童心是勇敢,是好奇,是丰富的想象力,是感知美好和幸福的能力。
问:成年后,你做过哪些勇敢的事情?
我:@#%&……?好像……没有……
再问:最开心最幸福的事情有哪些?
我:什么样能算是幸福?吃了一顿龙虾大餐算吗?……
当“开心幸福”被定义、有了标准,那还能真正地开心和幸福吗!?孩子的世界因为没有定义和标准,反而每一天都能开心满怀。
成年人的心,受世俗的桎梏久矣。
01
孩童时期曾经多么盼望长大,如今人到中年了,却越来越意识到:年龄在增长,心灵却在逐渐枯萎和倒退。
画家毕加索在达到绘画巅峰的时候,反而要学孩子一样画画,他说:“我能用很短的时间,就画得像一位大师;却要用一生的时间,去学习像孩子那样画画。”这句话跟开头那段话是不是异曲同工?!大师意识到,成年人在“想象力”、“创造力”方面,根本比不上孩童。亦或是,成年人在长大的过程中,逐渐丢失了本应该拥有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相对于大人,孩子的世界充满想象力,容得下现实存在的事物,也容得下现实不存在的事物。比如大人眼里的野花,在他们看来,野花不仅仅是花,还是“昆虫的家"。有了如此天马行空的思维,孩子的画作就不会受经验、技法、知识以及他人的影响,而是自己对于世界的独特感受,是一种纯粹的创作。
找回我们心里的那个小孩孩子如纯真的天使,他们凭一双翅膀飞到更高更远的地方,满眼是绚丽璀璨、好玩有趣的世界;而成年人早已被现实折翼,跌落在尘埃里,只看得见俗世的艳丽和衰败。
我们需要寻回那一双“翅膀”。阻止我们起飞的,是一些臃肿的累赘——功利,得失,成败。这些东西让我们迷恋“经验”,忘记了体验;让我们害怕失去,所以不敢冒险;让我们“知觉失灵”,忘记了什么是“幸福的味道”。
就像童话《小王子》中的国王、爱虚荣的人、酒鬼、商人,一群空虚、盲目、愚妄和死板教条的成年人。
《小王子》是我看过的最精彩的成年人童话,它用浅显天真的语言写出了人类的悲哀:越长大越无趣,越孤独寂寞。这无趣孤独寂寞,正是来自于童心的丢失。我们丢失了童心,远离了盼望奇迹、追求温情、充满梦想的童年时代,成为了权欲心重、虚荣肤浅、死气沉沉的成年人。
年龄在增长的我们,内心总有个叫做“欲望”的声音在回荡。欲望让我们放不下,割不舍,意难平。一颗本该逐渐丰富、充实的心灵,变得单调、无趣,甚至是枯竭。
02
长大后开始琢磨人情世故,如今年纪越大,却越厌烦这些。渴望回到孩童年代,让生活变得简单而纯粹。
经历了世事沧桑的我们,羡慕孩童的简单快乐:他们得到一根棒棒糖能十分满足地咯咯大笑,坐一回滑滑梯能开心到起飞。成年人的世界,笑却是一件很难的事。笑了,有时是无奈的笑,有时是应景的笑,有时是虚假的笑。由衷的开心,千金难买。
为什么孩子们容易开心?因为孩子们简单。孩子们相信世界就是童话里那样的,美丽而善良。成年人呢,哪怕去到一个美丽的世界,也难以有欣赏美丽的心情和感知美丽的能力。
找回我们心里的那个小孩心里装满了世俗,哪里看得见风景?心里装满了质疑,哪里容得下诗意?
当一个人的心灵,灌进了太多红尘琐事,又从来不给心灵“沐浴”“熏香”,久而久之,那一颗心,难免变得俗不可耐。
我们心里的那个小孩去哪了?——当心灵变得俗不可耐,他离家出走了。
长大后我们不再相信童话,因为我们的内心在说:那些都是假的。于是,我们越来越注重现实,放弃了童话世界里那个美丽的城堡,放弃了对美丽的森林的憧憬,放弃了对公主嫁给王子从此过上幸福生活的向往……而其实,这些美好的憧憬与向往,才是我们能够找到美好生活的路径。
因为,内心世界有一个美好的信仰,你的世界才能够真正美好起来。
我们需要学习孩子的心态——相信一切美好。
每一天,让我们在繁忙中,抽出一点时间为心灵“沐浴”“熏香”:
让它接触到大自然的物华天宝,
让它享受到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
让它阅读流传于世的精华之作,
让它聆听世界上最华美的乐章……
《小王子》中,聪明的狐狸告诉小王子:最重要东西眼睛看不到,用心去看才看得清楚。
用力生活,用心感受,一定可以找回我们心里的那个小孩!
找回我们心里的那个小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