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所有人都知道了文章开头这两个著名的公式。
这两个公式告诉我们,只要每天进步一点点,坚持下去,量变终究会引发质变。而每天退步一点点,最后会呈现出断崖式的下跌。
但是,还应该不只这些。
刻意练习最近在阅读《刻意练习》,这本书也是各大平台热推的个人成长类的“小红书”了。虽然只看了一半,不过确实打开了我的思路,把以前的一些知识想法贯通了起来。
练习的进阶
01
首先要从“天真练习”说起。
所谓“天真的练习”,基本上只是反复地做某件事情,并指望只靠那种反复,就能提高表现和水平。天真练习,我理解的是无压力的重复机械作业,也可能水平很高,但是不会再精进了。
书中有段阐述特别精妙:
一般而言,一旦某个人的表现达到了“可接受”的水平,并且可以做到自动化,那么,再多“练习”几年,也不会有什么进步。甚至说,在本行业干了20年的医生、老师或司机,可能还稍稍比那些只干了5年的人差一些,原因在于,
如果没有刻意地去提高,这些自动化的能力会缓慢地退化。
02
比重复性的“天真练习”更进一步的就是有目的的练习。有目的的练习相对于天真练习的特点是——
1.有目的的练习具有定义明确的特定目标。
目标便是指引,是方向,指引着我们行动起来,时刻提醒现在自己距离目标还有多少差距。
2.有目的的练习是专注的。
进步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而且并不十分有趣,需要的是动力,更需要踏踏实实地集中精神。
3.有目的的练习包含反馈。
我们需要知道自己有哪些不足,有时候需要导师,有时候需要自己和心中的图景(书中用词“心理表征”进行比对),找到差距。
4.有目的的练习需要走出舒适区。
我们需要新的更强的刺激。
如果不迫使自己走出舒适区,便真的无法进步。举一个我自己的例子:现在磕磕绊绊,已经在简书上日更超过20天,虽然说坚持了下来,形成了一定的写作模式,自己也适应了这种节奏,这种强度。但是现在的水平还不高,如果仅仅满足于此,虽然相对于一个月以前有所进步,但是距离目标还差得远。所以要一步一步迫使自己走出舒适区,提出更高的要求(对我来说就是文章的深度、标题、插图以及读书分享的排版等等),否则只会止步不前。
03
刻意练习相对于有目的的练习,特别之处在于——
1.刻意练习是一种有目的的练习,但不仅仅如此。
2.它需要一个已经得到合理发展的行业或领域,而且需要一位能够布置练习作业的导师(我认为这里的导师可以是真人讲授或者通过自主阅读)。
为了加深印象,我们再把“刻意练习”的特点归纳如下:
1.你想要通过刻意练习学习的技能,前人已经习得,并且总结出了一整套高效的方法。
2. 刻意练习发生在人们的舒适区之外,而且要求人们持续不断地尝试那些刚好超出(甜蜜点)他当前能力范围的事物。
3.刻意练习的目标较为客观明确,或者有客观的方面,比如体育,音乐等。(所以说诸如经理、园艺等并不存在或很少存在客观评价的工作或领域不适合使用刻意练习)
4.刻意练习是有目的的,是主动的,单单遵循老师的话,让干什么就干什么是不够的。
5.刻意练习需要反馈以及反馈带来的行动上的调整和努力纠正。
6.刻意练习既能产生有效的图景(心理表征),让你能够更加清晰地看到目标和怎么实现目标的路径,又依靠着这个有效的图景(心理表征)。提高水平与改进图景(心理表征)是相辅相成的,两者不可偏废。
7.刻意练习关注我们已经习得的技能的调整和提升。比如说学习足球过人的技巧,学习吉他左手换和弦的技巧,都是在不断地改进,甚至推翻再构建新的模式。
04
总结一下:
为了更有成效地提高自己的某项水平,我们需要通过刻意练习,也就是要:
明确甚至“看到”特定的目标;
每天逼自己一把走出舒适区;
专注起来;
主动作为。
最后一句:
关键在行动,提升技能需要大量的练习。刻意练习不是成功学,不能靠着这种方法一步达成目标,只是让我们更有效率地更扎实地向前走。
只看书不行动,所有的实用书籍终究只会变成空喊口号的“成功学”。
共勉。
我是羽矿,90后,打拼的职场人/普通的读者/写者
努力提升自己,和你共同成长,缩小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快快发芽,长成参天大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