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山拈花传心印 破颜微笑直承当
祖祖法灯照沙界 僧僧慧命满大千
金色头陀袈裟幢 弥勒尊佛续圣田
摩诃迦叶功勋大 尽未来际恩无边
姓氏大龟,名毕钵罗
“摩诃”也是有“大、多、胜”三种意思。摩诃迦叶,就是“大迦叶”。“迦叶”是梵语,翻译为“大龟氏”。为什么叫这么个名字呢?言其他祖上在修道时,看见一只大龟,背负着一个图,他祖先就依照这个图来修道,所以就以大龟作为姓氏。
摩诃迦叶,又有一个名字,叫“毕钵罗”。毕钵罗,是树名。为什么以树为名?因为他父母亲没有儿子,于是向大毕钵罗树的树神来祈祷求儿子:“树神啊,你给我一个儿子吧!”所以就得个儿子。
身有金光,能隐日月
摩诃迦叶,又有一个名字,叫“饮光氏”,又叫“光波”;饮,是“喝”;光,是“光明”。怎么叫“饮光”呢?言其他身上有一种光明,是紫金光色,这种光超过一切的光,可以吞没一切的光,把其他的光明都遮盖住了,犹如把其他的光给饮了一样。无论是灯光、日光、月光、星光……,一遇着大迦叶尊者这种金色的光,都显不出它们的光了,就都变成黑暗,没有光了。好像电灯有五百度的光,迦叶到了这个地方,五百度的光就不亮了,他这个身上的光超过五百度以上,到一千度、二千度,把这个五百度的光就给喝了。所以这一点,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要知道的,不要以为说迦叶不喝水而喝光,这是一种错误的。
佛像装金,感有身光
这位尊者,怎么他身上会有光明呢?这说起,也有一个公案。在过去毗婆尸佛灭度之后,有一座破庙,不但颓坏,连塔也倾倒了,佛像就像在露营似的风吹雨打,身上的金也都没有了。这个佛像,也不知道谁给他戴上了这么一顶草编的斗笠来遮着雨。
这时有个穷女人,一看到这种情形很痛心,发了慈悲心:“这佛在这儿被雨淋风吹,这怎么可以呢?我一定要给佛造个庙,一定要给这尊佛装金!”佛身上的金都脱落了,她想给佛像再铺金,但这要很多钱的。
这穷女人虽然发了这种心愿,可是她有一种坚固的真心,于是各处向人家化缘要饭。“有志者事竟成”,她每天所化来的钱就买金子,大约要了十几年的饭,也就积蓄了很多金子,大约修庙也够了,给佛铺金也够了。她就请了一个冶金师,叫这个造金子的工匠,把金子给化了,给佛好贴金。
这冶金师一看她有那么多金子,说:“喔!你这么穷的一个人,怎么能得这么多金子呢?”她说:“我以前看到佛像的金都脱落了,就发心去要饭化缘,要了十多年饭,积存了这么多金子。”这么一讲,冶金师见到这女人这么样诚心,他也发了心,说:“现在,你补修庙宇,给佛安装金身,这功德是很大的。可是,这功德不要你自己做,我们两个人两份做好了──你出金子,我出工,我也不要钱了。”其实这金匠就是看这个女人一片赤诚,便对她有一种好感,生了爱心了;所以他就说,他要两份做这功德,不要她一份做。
把佛像身上铺金装好了,庙也盖好了,这冶金师就向这个女人求婚了:“你心地太好了!我这一生没有遇到比你再好的女人了!我本来想独身的,现在我遇到你这么一位知音,你可不可以同我结婚呢?”这个女人一想:“哦!他心地也不错,我请他来给佛装金,他只要一半的工钱。这个男子的心地不错!”答应了,两个人就结婚了。
因为给佛像装金、整理佛像功德的缘故,所以感到生生世世身上都有紫金光色,相貌也非常圆满。他们两个人发愿,生生世世都作夫妇,但是生生世世都要一起修道,弘扬佛法。
金色头陀,最能修苦
摩诃迦叶尊者就是当时的那位冶金匠,这个穷女人就是紫金光比丘尼;由于给佛装金的缘故,两个人身上都放金光的。
在今生,迦叶生到摩竭提国的一个很富有家庭里,富可敌国,摩竭提国的国王又拜他做师父。迦叶一出生,身上也就有金光;等到二十岁时,他的父母亲就要给他定亲结婚,他说:“我一定要找着女人这个身上有金光的,我才和她结婚;如果我找不着,就不结婚。”以后果然在另外一个国家,就遇着一个女人身有紫磨金色的光,所以他们两个结婚了。
结婚后,就一起修道。修什么道呢?以前这迦叶是个外道,什么外道呢?事火外道,专门修火的功夫,供养火,向火来叩拜。之后,觉得世间都是变化无常,不究竟的,于是和他太太就约定要修道。等到摩诃迦叶一百二十岁那时候,才遇着佛,又一起出家,跟着释迦牟尼佛修道。在今生,迦叶出家作比丘,他的太太也出家作比丘尼,叫紫金光比丘尼。
跟佛出家修道,两个人证罗汉果之后,才知道原来两个人生生世世都是做夫妇。他们发愿生生世世做夫妇,是修道的;生生世世都要修道,都要皈依三宝、出家了道的。他们虽然是夫妇,但只有夫妇之名,而没有夫妇之实;这有什么证明呢?因为他们两个人身上都有金光,如果实实在在是夫妇的话,他们都不会有金光的!虽然铺佛金,但是他们所行所做,若不保持他本有的这种功德,就不会有光明。所以,你不要发愿生生世世做夫妇,愈做愈远,做到地狱里去了!要修道才可以!
迦叶尊者跟佛出家修道之后,专行苦行头陀。在佛的弟子里,是年纪最长的;可是他虽然年纪这么长,愈老愈有精神、愈有力量,什么事情都苦干,最吃得苦、最受得苦、最能修苦行,所以迦叶尊者是“头陀第一”。“头陀”是梵语,翻译为“抖擞”,就是抖擞精神,打起精神来,勇猛精进。打起精神,就是要你不怕苦、不怕难,愈苦愈来干,愈苦愈去做去,像迦叶祖师那么样;你看!迦叶祖师那么老了,还是行头陀行。
头陀行门,圆满梵行
头陀行,有十二种。这十二种头陀行,是住持佛法的一种表现。若有人行头陀行,佛法就久住世间;若没有人行头陀行了,佛法就该灭亡了。十二种头陀行都是什么呢?就是所穿的衣服有两种,食的方面有五种,住的有五种。
(一)着粪扫衣。一般人已经不要的衣服或布,就把它丢到垃圾里边;出家人把这种的衣服拣回来,洗干净了,做成衣服来穿,这叫“粪扫衣”。穿这种衣服有什么好处呢?这个好处可就大了!
第一,令你没有贪心,没有一种好好的心。穿上这种衣服,旁人一看:“啊!这个老修行穿这么破烂的衣服,这才真正是个修道的人,我们都应该照这样学!”因为你这种的影响力,就令其他的比丘也都发起道心来了。所以既止自己的贪心,又息人家的贪心,这岂不是好处?这好处,你说能有限量吗?所以说这个好处太多了!也就是现在一般修道的人所穿这个衲袍,叫破衲衣;又叫“百衲衣”,衣服上,左补一块补丁、右补一块补丁,补得补丁不知道有多少。出家人叫“衲子”,也就是说穿这种衣服,是一个破衲衣。
(二)但三衣。但,就是“仅仅的”;就仅仅有三衣,没有其他的东西,所谓“身边无碍物,自无烦恼生。”这也是教人常常知足,不要贪多的物质。
三衣,就是主衣、七衣、五衣。主衣,又叫“大衣”;梵语是“僧伽黎”,翻译为“二十五条衣”。这二十五条,每一条有二长一短的、有三长一短的、有四长一短的,合计起来是二十五条;这表示是种田的“田”相,所以又叫“福田衣”。若入王宫、升座说法、托钵乞食时,都可以穿主衣。七衣,又叫“郁多罗僧”,就是“入众衣”,礼忏、拜佛、听经时要穿这个衣。五衣,梵语是“安陀会”,翻译为“作务衣”,就是服劳执役、出入往还、迎宾待客;一切时、一切处,都可以穿这个五衣。
所谓“三衣钵具”,在拜垫上的布,这叫“具”;比丘吃饭的碗,这叫“钵”。
(三)常乞食。自己不立烟炊、不做饭常,常去托钵乞食。在暹罗、缅甸、锡兰,斋主把菜饭都预备在一个碗上,放到一边;哪个和尚先来到他这儿乞食,他就跪到地上,把这一碗斋饭顶到头上,倒到你钵里,然后叩三个头。每一个家庭,都是那样子供养三宝。
(四)次第乞。次第,一家挨着一家,不拣择,把你的分别心没有了;所谓“不能拣择,平等乞食。”平等,也不能说那个有钱的,我不向他来化斋,我去化那个穷的去;也不能说,那个穷的我不化,化那有钱的去。要一个门口挨着一个门口,一天化七个门口;这七个门口如果都没有人给供养,这一天就不吃饭了。
大迦叶是个苦行头陀,一天只吃一餐,他化缘不化有钱的,专门去化穷人。他的思想怎么样?说:“这个穷人太可怜了!为什么他穷呢?就因为在前生不晓得作功德,所以今生就穷了。我现在去度一度他,令他在三宝的面前种点福,来生他就会有钱了,就会富贵;如果他不种福,来生就更苦、更穷了!”所以大迦叶专门化穷人,越穷他越去化缘。你穷不是吗?才应该供养。
有这一个要饭的化子,迦叶尊者就向他化缘,这要饭的就说:
“我穷到没办法呀,所以才要饭。”
“那你不好把穷卖了吗?”
“穷还能够卖吗?”
“能够卖!”
“怎样卖法呢?”
“你布施,你就不穷了。”
“我什么都没有,我怎能布施呢?”
“你不还有一罐子饭吗?你要来的饭,你把这个布施了,那你就不穷了嘛!”
“这个饭,谁能要呢?”
“你给我,我就要!”
那么这要饭的就说:“好吧!”他跪下顶礼三拜,然后把这一罐又馊又酸的饭,就供养了。迦叶尊者当面就把这一罐子饭吃了,就给他回向:“你从今以后解决贫穷,永久不受贫穷。”当天,这个要饭化子就死了,升到忉利天上去了。你看,以人间这种要饭的化子,极穷之人,这因为宿世没有布施,今生才受贫穷;但是他有这么一罐子馊饭,他把这饭布施出来的这种福报,就能够使他生忉利天享天福。
这迦叶尊者若不是慈悲,若讨厌这个饭不能吃,那就不能够做众生的福田了。为什么每天必要乞食呢?是“为长人天福,慈悲作福田”。因为你供养他的一顿饭,能够增长你很大福报。所以佛在世的时候,这个乞食是为众生的关系,为众生作福田。像暹罗、缅甸、锡兰这些南传的国家,如果街上没有和尚来乞食化饭,一般的人都会发愁;若有和尚来化饭,这都欢喜了,因为这个福田给送到家来了。
(五)日中一食。就是早晨也不吃东西,晚间也不吃东西,只在中午十一点到十二点这个时间来吃饭,这叫日中一食。但是一般不明白佛法的人,以为日中一食就是持午;其实不是!持午,就是早晨吃、中午吃、晚间不吃。
日中一食是很好的,可惜不容易做得到。为什么?民以食为本;一切人都有吃东西的食欲,饿一点,就想吃东西。早起也饿,晚间也饿;好是最好,不容易做得到。好什么呢?节省很多麻烦;你少吃两餐,就少大便、小便几次。“日中一食”这种的功德,说也说不完的;总而言之,你少吃一点东西,就少一点麻烦;吃得太多了,麻烦就会多了。“日中一食”这种的好处太多了!
日中一食,是依照佛的制度、佛的规则来修行的。制度就是规则,就是规矩。早晨,是天人吃饭的时候;佛只有中午来应供;等过午未时,这是畜生吃东西的时候;晚间就是鬼吃东西的时候。出家人为什么晚间不吃东西呢?就因为你晚间一吃东西,这筷子、碗一响,鬼就想来同你抢东西吃。可是人吃的东西一到鬼的口里就变成火;一变成火,鬼就生瞋恨心,就要跟你打斋了,令你生病。所以修行的人,晚间不吃东西,就是这个原因。
(六)节量食。节,是节约,就是少吃一点。吃东西,不要因为这东西好吃,吃完又想吃,这就没有节量了。无论怎么样好吃的东西,我每天若吃两碗饭,我一定就吃两碗;不能说这东西不好吃就吃一碗,好吃的就吃三碗,这就没有节量。每个行头陀行的出家人,本来吃两碗可以饱,我吃一碗半,少吃一点;总叫它差一点点,不要吃得太多了。因为你吃太多,肚里没有地方存这个饮食了,就要做很多的工,到厕所去很多次。
(七)过午不饮浆。过了中午十二点钟也不饮浆。浆,譬如苹果水、橘子水、茶水、牛奶、豆浆,这都叫浆。过午之后,真正行头陀行的人,就不饮浆。行头陀行,有的行一种头陀行,有的行两种,有的三种,有的四种,有的五种、六种、七种、八种、九种、十种、十一种、十二种;有的完全都行的,有的单行一种的,这没有一定,量力而为。
(八)阿兰若住。梵语“阿兰若”,译为“寂静处”,就是在人很少的地方,也很少人到的地方,没有一切杂乱的声音,就是不喧闹的地方。有一句俗语说:“眼不见,嘴不馋;耳不听,心不烦。”在寂静处的地方,就是很容易用功修行,很容易入定;这个地方,是在山林里边,离城市很远的;这叫“阿兰若”,又叫“阿练若”,就是修道人一个最好的修道地方。
(九)树下宿。修道人,以天地为庐、四海为家,到处都可以住。这个树下,既可以避雨,又很凉爽,所以在树下住;可是每一棵树底下住,不能超过三天,只可以住两宿。为什么不可以超过三天呢?因为真正修道的、清高的比丘,不希望有缘法,不希望有人认识他,而来供养他;所以在每一个地方,住两宿就走了。这是因为不求任何人的好供养,所以在树下住。
(十)露地坐。在树下,还有遮风挡雨的树叶子。在露地宿,就是也没有树木,也没有房子,就在露地那儿打坐,既有月明、又有星朗;所谓“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一般清异味,略得少人知”,这月亮到了天中间、风在水面上来的时候,这种天然的生活,是很少人能领略到其妙处的。在露天来住,真是以天地作他一个大房子,这种生活非常自然。
(十一)冢间坐。就是住到坟墓旁边去。为什么在坟墓住呢?因为正可以修“无常观”,知道人生是无常的,无论早晚迟速都是会死的,都会变成一堆白骨头。自己能有一种警惕心,看见这是个死人,知道自己将来和这个人也是一样会死的,如果不修道,死的时候来了,那怎么办呢?所以在坟墓上坐着修道,能觉悟这一切都是无常的;自己就不会懈怠,不会懒惰,不会忘了修行,不会生出种种的贪心、种种的瞋心、种种的痴心,就不会有所执着了。
(十二)常坐不卧。就是“胁不着席”,在那儿常常坐着,不躺着睡觉;因为人躺着睡,就愈睡愈想要睡,不愿意起身用功修行。常坐不卧,他坐着睡一阵,就醒了,就很容易用功修行、参禅打坐;所以这个“常坐不卧”,对于修行人是很有帮助的。
有的人行头陀行,单行一种:或者单单穿“粪扫衣”,或者单单“但三衣”,或者单单行“常乞食”,或者单行“次第乞食”,或者就修“日中一食”,或者单单就修“节量食”,或者单单修“冢间坐”,或者单修“常坐不卧”;摩诃迦叶虽然年纪很老,可是对这个十二种头陀行,他都能如法修行,而且还都修行得非常圆满,所以他是“头陀第一”。
行头陀行,佛法住世
佛看见摩诃迦叶,这么样子苦干,都很不忍心看他还修头陀行。有一天,佛在说法,摩诃迦叶来,佛就让了半边座给他。为什么他分半座给摩诃迦叶呢?因为迦叶年纪太老了,大约也一百四十岁了。佛就劝他不要行头陀行了!年纪老了,恐怕受不了!虽然佛这么劝,迦叶尊者笑一笑,还是照样行头陀行。
佛看他还是照样行头陀行,这么样受苦吃苦,忍苦耐劳的,于是就深深地赞叹他:“啊!在我法之中,有摩诃迦叶这样行头陀行,我佛法就能久住世间!他是对佛教最有贡献的!”佛这么赞叹他。因此,大家都说迦叶尊者,他是头陀第一。
他也勤修六度的法门,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这六度,时时刻刻都勇猛精进,时时都抖擞精神来修行,日夜不休息,所以他智慧也是圆满的。我们要是能拿吃饭、睡觉、穿衣服,这种注意力搬到这个行头陀行上,我们也会和迦叶祖师是一样的,可惜我们都是舍本逐末,把真的都忘了,尽在假的上用功夫。
闻法起舞,欢喜忘形
《华严经》上说:“若人欲识佛境界,当净其意如虚空。”你想要明白佛的境界,你就把你的意清净了,好像虚空那么清净。有一次,释迦牟尼佛讲实报庄严土的色、声、香、味、触,迦叶尊者一听,本来他在那儿入禅定,他听着,自自然然就跳起舞来了。你看!那么有定力的老修行!他想起实报庄严土那种美妙的境界,他就欢喜得跳舞起来;你没有到这程度,你不知道!所以这个妙法令人欢喜得都忘形了,都不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了,这才是得到法喜充满!
佛为授记,光明如来
在法华会上,释迦牟尼佛告诉所有一切大众,迦叶于未来世,在没成佛之前,他供养恭敬三百万亿那么多的诸佛世尊,尊重赞叹,广为宣说诸佛无量的大法。在他最后这个身,也成佛了,佛的名号是“光明如来”;因为他身有金光。
国名是“光德”,因为国中的人民,都有光,也都有德行。劫名是“大庄严”。什么大庄严?是大菩萨庄严这个劫;大菩萨很多,没有数量的千亿那么多。这些个菩萨的心,也都调柔,都得到大乘神通,得到五眼、六通,都修持佛所说的大乘经典。这一切的声闻等,也没有数量。
他的国土非常清净,是以琉璃为地;因为他因地修清净的苦行,清净的头陀行,所以得到这个果报。又有种种宝树在道的旁边,用金子作的绳来界道。谁看见这种境界,谁就欢喜。人身上也常常放香,国土也常常放香。在虚空里头,常常有天女散华。这个国土,地非常平正,没有高山、小山、丘坑。为什么?因为摩诃迦叶在因地时,修平等的慈悲,修心地修得平,所以他的国土地也就平整,没有小山、大坑,也没有瓦砾荆棘,没有秽恶,没有不净的情形。
他的国土,没有一切的魔事,就是没有烦恼。为什么没有烦恼?就因为这国中的人民,常常都修禅定,有定力;所以就有魔事,也变成没有魔事了。虽有魔王波旬这个魔和魔民;一般的魔子、魔孙,他们都护持佛法,就都不破坏佛法。为什么?因为迦叶祖师修种种的头陀行,所以把一切的魔军都战胜了,魔王归服了,也变成了护法。你看!为什么修道要行头陀行?行头陀行,就把魔王都变成不是魔王了,变成护法。所以你修道,你若真正有修行,最初来磨你的人,将来都是你真正的护法。如果你没有真正的修行、没有真功夫,那魔王就是魔王,不会变成护法。
光明如来这尊佛的寿命有十二个小劫,正法住世二十小劫,像法亦住二十小劫。
灵山拈花,传佛心印
摩诃迦叶在佛教里边,是占最重要的地位。佛在大众弟子里头,说摩诃迦叶是第一个大弟子。有一天,佛在灵鹫山说法的时候,大梵天以金钵波罗华持以献佛,舍身为床座,请佛坐到他身上,来给众生说法。佛坐在梵天的身上,对着百万人天,拈华微笑。当时一切的弟子愣然,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谁也没有什么表示,唯独摩诃迦叶破颜微笑;这一笑起来,佛知道迦叶尊者懂得他的意思了。
所以这叫“拈花微笑传”;传什么呢?传佛的心印法门。佛就说:“我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以心印心、不立文字、教外别传,我已咐嘱摩诃迦叶。”又复以金缕袈裟,嘱咐他说:“你拿着,保护着它,把它交给将来成佛的弥勒尊佛。”摩诃迦叶就向释迦牟尼佛顶礼,说:“我要恭恭敬敬地依教奉行,我要保护这袈裟。”
所以迦叶尊者为佛教的初祖,西天第一代的祖师。“祖祖法灯照沙界,僧僧慧命满大千。”祖祖相传这个衣钵,以心印心这个法,是法脉相传,这叫“法灯不灭”。这个灯光虽然是小,但是传的地方很多,所以照满恒河沙世界。每个僧人的慧命,也就是佛的慧命、法的慧命,也是僧的慧命,遍满大千世界;世界各国,差不多都有佛法。
佛临涅槃,尊者错失
释迦牟尼佛化缘已尽,教化众生这个缘已经了了,那么就要入涅槃了。佛就在二月十五日,在双树林下临涅槃时,十方微尘的众生都来了,除了迦叶尊者和阿难尊者没有参加以外,所有的众生都来参加这涅槃盛大的法会。
阿罗汉能知道八万大劫的事情,可是摩诃迦叶也是个大阿罗汉,阿难也是阿罗汉,神通也不小,他们为什么就不知道佛入涅槃呢?为什么这么样重要的事情他们都不知道?这两位尊者,一位是佛传佛心印的弟子,是初祖。一位是接续佛的心印,所谓二祖。可以说是最亲近的弟子,可是佛入涅槃的时候,他们两位失去这种最后的机会。他们把一切的神通不知道都到了什么地方去了?
那时候,有人说阿难着魔了,阿难他为什么会着魔?就因为他管闲事管得太多了,自作聪明,结果到紧要的关头一点都用不上了。他这一生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亲自看见佛入涅槃,给佛当侍者当了四十多年,最后那么离开佛。你们想一想,这位老迦叶平时离佛很远的,不管闲事的,入了金刚定,也不出定;连佛入涅槃他也不知道了,那不叫金刚定,那叫老定,老了;坐那个地方什么也不管了,真是“弥陀佛各顾各,摩诃萨不管他”了,连佛入涅槃他也不管了。你们各位研究研究,我说的不对嘛!一个不愿意管闲事的,一个就愿意管闲事的,这两位一个太过,一个不及;又没有见到佛最后的一面,变成佛教里头一个大的遗憾,这也因为他们平时种因种得不太圆满,所以才有这样子情形。我说的要是有点意思嘛!你们各位想一想!
结集经藏,功德弘广
有人行头陀行,那么正法就会住世,所以因为什么迦叶祖师能降伏诸魔,一切天魔外道都向他都屈服,就因为他梵行修得圆满了。还有,这个结集经藏的功德是很广大的!在释迦牟尼佛入涅槃之后七日,迦叶祖师就秉承佛的命,召集五百大阿罗汉,在王舍城外,七叶窟那个地方结集经律论三藏。他结集经藏,这个功德是无量无边的,说不完那么多。
“摩诃迦叶功勋大,尽未来际恩无边。”在佛教里头,摩诃迦叶尊者的功劳是最大的,谁也不能和他争第一。佛的金口都许可说他是第一个大弟子,所以他的功劳是最大的。我们这些佛的弟子、佛教徒,就是尽未来际想要报答摩诃迦叶尊者这种恩惠、这种恩泽,也没有个边际,我们是报答不完的。
金缕衣钵,转授弥勒
你们想不想见摩诃迦叶?摩诃迦叶没有圆寂,现在还在这个世界上。释迦牟尼佛入涅槃之后,摩诃迦叶尊者就到中国云南鸡足山在那儿入定。由佛入涅槃之后到现在,已经有三千多年,可是他还是在那个地方入定。入的什么定呢?就是灭尽定。灭尽定,就是灭受想定,灭尽第六意识了,没有分别心;经过百千劫这么长的时间,也就像这么一弹指的时间似的。所以就几万年都可以坐的,入这灭尽定。
他入定做什么呢?在那儿,他等到将来当来下生弥勒佛出世成佛的时候,要把释迦牟尼佛的金缕僧伽梨衣、四天王所献的钵,交给弥勒尊佛;因为这衣是佛佛相传的,所以他就在那等着弥勒尊佛出世。那么他所应做的事情才做完了。
到鸡足山去拜摩诃迦叶的时候,可以看得见他吗?可以。佛教就讲的一个“诚心”。你有诚心,就可以看得见;没有诚心,就看不见。所以在鸡足山,很多修道的人都到那儿朝拜迦叶祖师,给迦叶祖师叩头顶礼。在鸡足山常常有三种的光──有佛光、金光、银光。到鸡足山,如果有诚心,就会听到山里边有钟声;但是可以听见钟声,可是看不见这个钟。这个钟声,在全鸡足山几百里地以内都可以听见,所以这是一种不可思议的境界。这个地方是一个圣地,也是一个圣处。
化身老子,缘度震旦
道教中的老子,你们各位知道他是谁吗?老子就是迦叶祖师来着。这个迦叶祖师,也是一个佛教开入先锋;他知道中国大乘根性者很多,不过要是没有人预先到这儿,开一条比较浅显的路,这些人是不容易接受的。所以迦叶祖师就发愿化身老子来到中国传道教,由浅入深,广度一切有缘的众生。孔子是“水月童子”化身来的,颜回也是“月明儒童”化身来的。他们都是因为要到中国来开辟大乘佛教,所以就先化身来到中国提倡道教、儒教的理论,将来好和佛教合而为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