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父母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然而,要成为孩子成长中的优秀引领者,父母需要不断地练习觉察。
觉,这个字在“睡着”和“醒来”两种状态中展现出截然不同的含义。就如同人生,从懵懂无知的沉睡到豁然开朗的觉醒,是一个漫长而关键的过程。佛家认为佛是觉悟的人,众生是尚未觉醒的佛,而对于父母来说,觉醒意味着要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断反思与提升自我。
觉察,是清醒的察觉,是觉醒与观察的结合。当父母能够观察到自己在教育中的觉醒,那便是一种开悟。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若看孩子不顺眼,实则是自身修养和格局的不足;面对孩子的问题生气,那是自身无能、无力改变现状的无奈体现。而父母对自己和孩子的能量认知也至关重要,能量源于自我的认可和鼓励。
觉察是一个内观的过程。父母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观念,看到全新的自己。正如一个善念能在遥远的宇宙中产生积极的影响,一个恶念可能引发未知的负面影响,父母的每一个观念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
那么,父母该如何觉察呢?首先,要学会停下来。当发现教育方法有误,就像开汽车走错了路,停下来问路才是明智之举。若选错了教育方向,及时放弃错误的方式就是最好的选择。停下来,认真思考自己作为父母的意义,审视自己在孩子教育上的忙碌是否真正有价值。
其次,要慢下来。如今社会节奏飞快,很多父母因此感到焦虑。然而,古人吃饭细嚼慢咽,对食物充满敬畏,而现在的匆忙让教育也变得浮躁。年轻就获得成功并非总是好事,孩子的成长需要时间和积累,父母应更看重孩子的厚积薄发,就像老子骑牛,越慢越稳定。
最后,要静下来。静能生慧,正如《大学》中所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佛家所讲的戒定慧,也提醒着父母在教育中保持内心的宁静。只有静下心来,父母才能在纷繁复杂的教育环境中找到正确的方向。
父母还需要觉察什么呢?要觉察自己的思维模式、行为模式和语言模式。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区别就在于这些模式。在孩子的成长中,一个事件的发生,父母的态度决定了最终的结果。同时,环境影响着父母的认知,认知决定选择,选择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语言,因为孩子的未来可能就藏在父母的嘴巴里。要思考自己说了什么、怎么说的、为什么这样说,以及是否有更好的表达方式。
总之,作为父母,练习觉察是一场自我修行,是为了给予孩子更智慧、更温暖、更有力的引领,让孩子在充满爱与智慧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