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是个教师,纵然受到天大的侮辱,也应该像个木头人似的乖乖忍受,看来这是三人的一致看法。
这算是职业绑架与道德绑架二重唱吧。
这段话让我想到了近来兴起的“键盘侠”们,肆无忌惮地施加网络暴力,还振振有词:“谁让他是个艺人呢?”“医生不就应该这样吗?”
不论他是什么职业,他首先是个人。合理利益被伤害时,有权利反击。
娶妻之事,不慎重考虑,太危险了!结婚这种事,一旦到了关键时刻,常常会发现在意料不到的地方隐藏着伤口。
人们常说“婚姻大事”,人生能有几件事能称得上大事?是该慎重。
尤其是人们在心悦之人面前,总是喜欢藏起缺点,表演并不存在的优点。等到婚后才发现好像受骗了,简直恼恨得要撞墙。
不过,当你告诫后来人时,又有多少人能在爱情冲昏头时,冷静考察,理智对待呢?
如今已是二十世纪了,若不做做运动,就像穷人似的,名声不大好。不运动的话,人家不会认为你是不运动,而是断定你不能够运动,没有空闲运动。正如古人嘲笑进行运动的人是奴才一样,如今把不运动的人看作低贱之人。
文中这段可以看作是“运动鄙视”。
西方一些国家有“肤色鄙视”:以小麦肤色为荣,以肤色白皙为耻。人们印象中有钱有闲的人会到海滨度假,这样的人肤色会被晒成均匀的古铜色。
现如今,又普遍流行起“身材鄙视”:瘦比胖好,以腿长一米八为荣。
“妆扮鄙视”:名牌服饰比杂牌高贵、化了妆比不化妆高贵。
这种鄙视的背后,除了少许对健康的重视外,更多的终究还是对财富权贵的仰视。

大家都穿起衣服来,人就成了穿服饰的动物。一旦成为穿服饰的动物,偶然遇上裸体的人,就不会承认他是人,而认为是兽了。
少数服从多数。
人是群体性动物,就得遵守服从于既定的习惯。除非打算做一个人的岛主。
大概是认为西洋人强大,哪怕是很勉强、很愚蠢的事,也觉得不模仿就受不了。
这属于人的慕强心理吧?模仿没有错,但是不加辨别,好坏全收,就有点傻了。
近些年,关于中国人该不该过洋节的争论一直存在,也没有定论。情人节、万圣节和圣诞节,也就照样越来越热闹。是好是坏,不好下定论,只知道商家又多了一个个打折促销的吸睛好借口,人们又多了一个个可以开心闹腾的节日。
以上摘录文段来自夏目漱日《我是猫》一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