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听说有位曾经留英的老教授在安徽泾县黄田村创办了一个学堂。一向认为传统教育束缚思想的我,特别想一探究竟,虽然我娃才刚上幼儿园,那个学堂彼时也只招小学生。
学堂设在黄田村原来的中学旧址,依山傍水,环境完全融入自然。工作人员介绍学堂是公益性的,黄田本地人上学免费,家庭特别困难的免费。老教授系统学习过华德福教育体系,在日常生活中也遵守华德福体系,饭前感恩歌、吃饭不言语,都很好。教育内容也比城里学校更人性化,会学习中国神话故事,会以更适合孩子的方式学习算术等等。
学堂里一共有十来个孩子,没有黄田本地人,全部是外来家庭,杭州、北京、合肥……都是妈妈带着孩子租住在村民家,有的妈妈怀里抱着二宝,还有的仍在孕期挺着大肚子。我好奇,那爸爸怎么办?有个妈妈说,爸爸一个月来两次,有时候也不来,管他呢。
看上去,妈妈们都怡情山水,颇高兴,孩子们活蹦乱跳,灵气十足。
可我心里的第一反应是,这里的教育再好,一家人不能在一起,爸爸缺失,已经脱离了正常的生活轨道。这样的教育真的好么?
法国有个小姑娘叫TIPPI,小时候跟着爸妈在非洲,整天与野生动物在一起,拍了很多与野生动物亲密无间的照片,后来出版成书。
她在非洲生活了十年,后来因为爸妈工作回到巴黎,再去学校已经完全不适应,只能休学。她曾公开表态,不适应城市生活,要回非洲。
媒体有段时间对于读经学校,也报道了很多。还有的爸妈因为不满传统教育,自己带着娃归隐山林,自创教育给孩子。我试图找些他们生活的具体例子,但是,没找到,这波孩子还没长大。
唯一知道的一个是郑渊洁,他是脱离教育体系后,回家自学,后来成了中国的童话大王。
不走寻常路的家庭教育,一定会带来不一样的孩子。但是,这种不一样是不是孩子想要的,谁也不确定。
世事变幻,每天都是万象更新,那些自以为对未来最好的安排,说不定有一天会换来孩子的无限埋怨。
但从郑渊洁的例子上又能看出什么呢?他的父母是入世的,不上学的原因是他调皮捣蛋,老师不满意,但父母觉得是天性,并不以为意,所以才退学回家,这是根据郑渊洁本身个性做出的安排,而不是一味的父母意愿。
所以归根结底,做父母的,只能尽自己所能提供给孩子基础的东西,具体要怎么做,还得根据各个孩子个性做出合理安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