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这么努力,是为了让你过得更好”
“我拼命工作”、“若不是为了你”
“不然我早和他离婚了”
“你一点都不懂得感恩”
“你总是认为我付出那么多,是应该的”
……
一位当高管的妈妈,月薪三万,可因为孩子一个暑假就花了三万五,她连新衣服都不敢买。
于是,当人们问为什么中国人都不愿意生孩子,答案无一例外:贵和累。
倾家荡产几乎成了中国式教育的代名词。
可父母的付出和牺牲却没有换来热气腾腾的好日子,反而造成了很多亲子关系的困局。
和姐从不怀疑父母对子女无条件的爱,可牺牲不是爱,是糊涂。
以爱之名的保护,其实是一种剥夺,它剥夺了孩子人生中最重要的两种感受:满足感和边界感。
02
我常常听身边的妈妈们说,为了孩子自己做出了多大的牺牲。
买打折的衣服,用廉价的化妆品,吃便宜的饭菜,风里雨里接送孩子上补习班、培训班、兴趣班;
放弃晋升的机会,放弃出国深造的机会,放弃旅游和爱美;
只求孩子听话懂事、考个好成绩,就心满意足。
伟大吗?
这种为了孩子牺牲物质乃至精神追求的爱,确实伟大。
但也正是这种看似伟大的牺牲,成为有些妈妈放弃自我成长的借口。
对于妈妈而言,如果我们抗拒成长,就会把成长的任务转嫁到孩子身上;如果我们不能接纳自己,对自己不满意,就格外需要一个令人满意的孩子。
没有一个孩子,可以承受妈妈放弃自我的压力。因为他们稚嫩的肩膀上,扛不起你那份未完待续的追求与渴望。
艾尔菲·科恩在《无条件养育》中说,孩子学会做正确决定的方式就是通过做决定,而不是遵循安排。
要想让孩子有主见,父母就要放手,把做决定的权利还给孩子,让他自己选择,自己决定,自己承担。
03
老舍说:“我有三个小孩,除非他们自己愿意,而且极肯努力,做文艺写家,我绝不鼓励他们。因为我看他们做木匠、瓦匠,或做写家,是同样有意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别。”
是的,孩子是自己的筑梦者,他有自己的梦想和抉择。作为父母,我们唯有相信他们。
因为任何人,都无法预知他们的未来,与其将他们困囿在自己的期许中,不如放手,让他们为自己的梦想,奋力一搏。
“为你好”,看似一切为了孩子,实质,不过让他们在为自己活罢了。
真正的“为你好”,不是让孩子替自己圆梦,而是让他做自己。
父母的思维方式决定孩子的人生高度。糊涂的父母会一味地为孩子付出,聪明的父母却懂得,孩子越付出,亲子关系越好。
心理学上有一个南风效应,来自法国作家拉·封丹的一则寓言。
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来一个寒冷刺骨,结果行人把大衣裹得紧紧的。
南风则徐徐吹动,行人一热就脱掉了大衣,结果,南风获得了胜利。
父母就如同这阵北风,无论外力多强,也比不上孩子内心的自发力量。一个人愿意成长、独立,不是因为有人告诉他成长多重要,而是成长过程里他找到了内心的满足感。
更多请关注和合心理公众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