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平:每日一文:一个人问答录(48)
问:生存的目的就是感知吗?
答:生存的目的只能是感知,只有感知,绝无其他目的,这世界就是为感知而存在的,绝无任何其他意义。感知欲就是生物的本能行为,感知欲就是人的各种具体的欲求。我们都认为存在无目的,人生无意义,其实那只是认知上的迷惑。为什么一直无目的和无意义,人类却照样活得精神抖擞、兴致盎然?无目的论是生存逻辑的演绎结果,人类实际上并不如此,人们时刻在渴望着感知所有的存在信息,人的感知热情从来不会衰竭。这事实上给了无目的论一记沉闷的耳光,虽然声响不大,却是有力的一击。
问:人虽然一边哀叹无目的,一边却兴致勃勃地生活,是吧?
答:这足以证明无目的一说是荒唐的,只是我们不认识存在的目的和不知道人一刻不停都在实现着的目的。这就是说,目的一直存在,只是我们一无所知。
问:说智慧通天的人们一无所知,这有道理吗?
答:所以这非常奇怪,人们对自己一刻不停追求的感知视而不见,却一再试图在感知以外找到别的目的,所以,必然找不到,因为,存在以内,再无其他目的。
问:人为什么对息息相关的感知视而不见?
答:这就是主观害人,因为人用主观意识掩盖了感知,人没有从中发现感知的客观性,人竟然在感知中错过了觉悟感知,人们不惜将自己的感知分解为主观认识和客观认识,但就是意识不到一切存在的本质就是感知,感知才是人存在的目的。
问:人都以生存为目的,把感知作为目的,这是人万万没想到的吧?
答:人做到了却没想到,这正是世界上最大的荒诞。世界上最顶级的感知者不懂感知,这是对人的极大嘲讽。
问:人为什么懂得生存,却不懂感知呢?
答:因为生存是感知的事实,人只知道了认识的内容,却不知道认识内容的方式。人将感知到的内容定义为生命现象和生存行为,却将感知方式和感知活动全部忽略了。因此感知便不作为认识的内容,而感知到的存在被命名为客观存在,殊不知客观就存在于感知中,这像是人自己作弄自己的天大的迷藏。
问:人感知着存在,却不知存在为什么存在?
答:真像是一个笑话,不是感知把人作弄了,是人的聪明把自己作弄了。人聪明地发现了生命的存在,又聪明地总结出生存的竞争逻辑关系,又更加聪明地开创了生存文明,但却愚蠢地生活在自己构建的生存模式之中,十分愚蠢地不断制造苦难又不断承受着苦难,其结果是人非常聪明地让自己长时间地遭受着无穷无尽的苦难。人的聪明用于自虐,这就是最彻底的愚蠢。
问:你的意思是人不知不觉中害了自己?
答:自己明明过着感知生活,追求着生活的感知,但却要固执地树立起生命概念和编织一套生存逻辑,并且活生生的将感知存在装进生命的口袋里。其间,不顾客观存在逻辑不通,也不管生命之不能自圆其说。在生命与存在缺失目的和意义的情况下,人们仍执着地将客观主义和生存逻辑进行到底,其悲剧性的过程和灾难性的后果已经历历在目。可叹的是,人不但浑然不觉,还自以为是,正在雄心勃勃准备将生存模式的生活顺利推向理想的大同社会。
问:如不改弦更张,回归本来,人类岂不是要造成更大的错位?
答:看来人类非常适合迷途知返这个词,不是人类的理想能不能实现,是这些理想不用去实现,其实它们并不理想,并非是人们的真正需要。如果"各尽其能,各取所需"是生活的最终原则,这个"各自"进行的生活模式仍然是生命利益的私有原则,仍然只是低级的个体生存状态,仍然得各自对自我的所需负责,仍然可能在人与人之间发生财富分配以外的矛盾冲突。因为个体的私有中心并未消失,个体的自私心理仍然存在,这样的"沙粒状"生存形态能么可能出现人与人之间亲密无间的乳合态?这个只是平等和睦相处的社会难道就是人类的最高理想?
问:你是不是嫌人们的理想有点寒碜?
答:这其实有些难为人,人们沿着现有逻辑的限制能想象到什么?人们根本不敢想象人的一切需求都可以满足,一切目的都可以实现,最不可想象的是,人不再为自己活着,人免除了个体存在的所有烦恼,人只为幸福与愉悦活着,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段非常有意义又有价值的快乐历程。
问:人不再作为个体为自己活着,在伦理上有这个可能吗?
答:在生存伦理下绝无可能,因为这样违背了生命竞争生存的逻辑原理,破坏了生命体各自独立存在的固定秩序,这是在客观自然中不会发生的事实。但在感知伦理中,人作为感知体将拥有另一种存在属性,在服从和服务于共同感知目的的前提下,人的感知利益在于彼此的交互存在之间,人必须从他人的感知态中获取感知,而感知的共同性和整体性使个体不具有独立存在意义,只具有个性价值,因此,人不再作为生命个体为自己活着,而作为共同感知整体的一部分活着,领受着共同感知的愉悦与幸福。(接下)
本书《感知新世界》已在亚马逊、京东上架销售,如需完整了解感知论,进亚马逊、京东搜索:感知新世界,即可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