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向预习课堂不在从零开始
以前以为的预习,只是学生提前认识生字词,以便课堂上节省时间进行课文内容的讲解。看过这一篇内容,发现以前的认识是多么的肤浅,甚至错误。
文中说,预习作业要尽可能全面的针对所有教学目标,而不仅仅是为课堂教学做一些准备工作。而且要求学生要完成对学习材料的全面的独立学习,强调独立性,这是培养学生探索能力的一个重要过程,同时也是为了提醒学生用已经习得的技能解决基本知识问题。
另外,我明白了,课前预习并不是随便定的,而是针对教学目标有分项的、具体的。设定。每一项预习作业都是紧紧围绕不同的教学目标,设定的,从字词到课文理解以及主题的理解。
可以说,教学目标是灵魂,预习是全面的尝试,而教学板块中的各项是对目标的实现。预习应当属于教学环节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放在课前家中,也可以是课上的部分时间,课堂上对教学目标的达成,也是对独立预习效果的检测。
以后,提前备课时设定清晰的每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后,要尝试有针对性地设定有价值的具体的预习作业。上课过程中每一板块儿还要有大概的用时预测。

二、教学板块分栏:左手教,右手学
平时的教案都是写的密密麻麻,但上课的时候并不看,更多的是为了应付学校的检查。
书中提出的教案模式以前在网上也看到过,但是那时候只看到了表象,并不知道背后的原因,也不知道,以前见过的教案模式是不是出于这种想法。
表格式的教案左边是教学板块,右边是个体学习清单,而且每一板块儿的内容都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落实展开,右边个体学习清单是对应左边的教学板块学生的活动。
课堂是教育学的形式,不仅仅有老师的教还有学生的学,而且学生是课堂的主题,是学习的主体,老师只是引领,就像导游一样穿梭于课文之中,遨游于知识的海洋。所以一定要重视学生个体的学习行为。
教学板块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设置了不同的问题,并以此安排学生的行动。思维五步和过程三段,让我明白了课堂就是要让学生真正的思考发生,要有学生对活动本身感兴趣的,愿意联系下去的活动,这样的课堂才是真实的、充实的、真正的。

三、课后反思,检查效果
课后反思一直是学校领导要求的一个方面,经常会说一个老师写三年教案可能不会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一定会成为名师。不管结果真实与否,说明了反思对一个教师成长的重要作用。
总是上完课就感觉万事大吉,松一口气了。也要求自己写反思,但是总不能坚持,往往到最后学校要检查教案了,才应付似的匆匆补上。在这部分内容中,我明白了反思的方法与价值。书中举了一个非常形象的例子:医生给病人开出药方后,把预测的治疗效果记录下来,并将自己的预测和病情的实际情况进行比较,正是这种冷峻的反思,让希波克拉底成为医学之父,也正是对这种方法的继承,才出现了一代代优秀的医生。
让我明白了,反思也是有方法,有针对性的,并不是泛泛而谈。 首先,上课前心中要有教学目标,课堂上落实教学过程,下课后把教学效果与事先制定的目标与预测的结果进行对照,一一反思。以便下次改善,保持好的行为,改进有问题的行为。
教学反思是一定要坚持写的,而且以后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反思,不要求写的字数,而要追求价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