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内省
认知偏见之陌生人效应

认知偏见之陌生人效应

作者: 吉米布k | 来源:发表于2020-09-09 03:11 被阅读0次

有时候,陌生人之间最投机的谈话仍能使双方保持陌生的身份。


陌生人效应

《陌生人效应》讲述的内容实则是人类的认知偏见在陌生人之间的具体表现。

陌生人之间的两个难题:
1、当面前的陌生人对我们撒谎时,为什么我们看不出来?
2、为什么同陌生人见面会无助于我们认清他们到底是什么样的人,还不如不见面好呢?

了解一个陌生人,我们大都依赖于自己的判断,相比于别人的描述,我们更相信自己的洞察力,相信自己的所见所闻,而这正是一种偏见。

在我们的社会规则下,我们有默认真实的倾向。即我们假设,与我们打交道的人是诚实的,我们默认对方的肢体语言正如自己所想的反映了对方的心理动态。

我们与陌生人打交道的策略存在严重缺陷,但是这种缺陷的策略在社会交往中又是必要的。如果在人际交往中总是默认怀疑,会增加很多交流成本,我们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去验证对方的准确性。

一旦我们遇到一个善于伪装的人,我们对陌生人的判断就会产生严重的误差。必须承认的一点是,陌生人不容易被了解。但我们又太愿意在不了解他人的想法、感受、动机和对事件的理解的情况下根据我们对他们既往行为的看法,为他人提供建议。

同时,人的行为与发生地点具有紧密的耦合性,即特定的情境下会影响我们的行为。美国通过对自杀行为的研究验证了这一点,当金门大桥搭建防自杀护栏后,该地的自杀人数明显下降。因此,要了解一个人,需要结合他的背景。

被欺骗了的人往往是哪些你认为不会被他人欺骗的人,而那些看清了真相的人恰恰是那些你认为会被他人欺骗的人。


桑德拉·布兰德

桑德拉是一位年轻的非裔美国人。在2015年7月10日,桑德拉驾车离开学校去买东西,因为换道没有打灯,被一位名叫布莱恩·恩希尼亚的警察拦下,在警察的检查过程中双方发生冲突,桑德拉被捕入狱。三天后,她在牢房里自杀了。

最终该警察被革职。

美国警察的霸道素有耳闻,但是为什么美国警察这么霸道呢?

首先,美国的枪支泛滥是常态,在这个背景下,犯罪率居高不下。因此司法机关不得不想办法降低犯罪率,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巡检是一种很有效的手段,因为在正常情况下,美国警察无法随意搜查公民,但是通过交通拦截,可借着常见的违规行为为借口搜查枪支、毒品等违禁物品。

这种大海捞针的做法有效降低了当地犯罪率,和机场安检是不谋而合的。这也恰恰验证了人的行为与情景具有紧密的耦合性的,警察只需要在犯罪密集的区域加强交通巡检,就可以有效地控制违法犯罪行为。

但是这种做法改变了警察的思维方式:每次靠近可疑车辆时,他们必须联想到最糟糕的情况,他们必须时刻保持怀疑。

他们必须在短时间内快速地判别眼前的陌生人,依靠对方的肢体语言,说话的语气,车内的陈设,衣着打扮纹身等,他们称之为“隐蔽式审讯”。但正如我们所知,一旦对方的外表与他们真实的自己“不匹配”的时候,这会变成一种危险的错误思维。

所以这样的做法在降低犯罪率的同时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某些人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最终在特定的背景下引发了这起悲剧。


陌生人不容易被了解,认识多年但是并无深交的人也一样,请不要过于轻信自己的判断。

恋爱中的男女会进行一定程度的伪装,彼此都会表现出最好的一面,以达到吸引对方的目的。强烈而浪漫的恋爱冲动,也会让我们远离理智的判断。对于旁人的见解我们不甚理会,我们倾向于相信自己的判断------“我比你们更了解他”。这种情况下,一旦热恋过了,你会觉得对方像个陌生人,离你最初的认识相去甚远。

最后借用书中的一句话送给大家:

了解陌生人是有限度的。我们永远不会知道全部真相,我们必须满足于了解部分真相。谨慎、谦逊地与陌生人交谈才是正确的方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认知偏见之陌生人效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ypse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