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在《太行路》诗中写道:“人生莫作妇人身,百年苦乐由他人。”这是中国古代绝大多数妇女的真实写照。
在中国古代,妇女们有时会因一种奇葩理由被丈夫休掉。连古代的圣人大儒也不例外。
在这里,我们看一下古代有哪些大儒曾经休过妻子。
一、曾子休妻
曾参,是孔子的弟子,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世称“曾子”。相传其著述有《大学》、《孝经》等。
曾子事母至孝,一次,他的妻子给母亲做饭,没有将菜煮熟,曾子便将妻子休了。有人说这不在“七出”之内。曾参回答:“这种小事都不能够按我的话做好,何况大事?”休妻后,终身不再娶。
(曾)参后母遇之无恩,而供养不衰。及其妻以藜烝不熟,因出之。人曰:“非七出也。”荅曰:“藜烝小物耳。吾欲使熟,而不用吾命。况大事乎?”遂出之,终身不娶妻。——《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
二、吴起休妻
吴起是战国末期著名的军事家,著有《吴子兵法》,和孙武齐名,后人将他们并称为“孙吴”。同时吴起还是大改革家,他在楚国主导变法,使楚国强极一时,并对商鞅变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吴起让妻子织条带子,织出来后,要要求的窄些。吴起让她改一下,改好后,还是不符合要求。吴起非常生气,吴妻回答说:“我开头已经把经线确定好了,现在不能再改了。”吴起便把妻子休了。
吴妻请自己的哥哥跟吴起说情。她哥哥说:“吴起是立法者,是为国家建立功业的,他的法令一定要让自己的家人遵守,然后才能推行。你就不要希望回去了。”
吴妻的弟弟在卫国也是显要之人,吴妻又拜托弟弟说情,她弟弟凭国君的面子要求吴起把妻子接回。吴起还是不听,干脆离开卫国到了楚国。
关于吴起休妻子,还有一种说法,吴妻认为自己的织法更美,所以没有按照吴起的要求织。吴起便休了她。
吴起,卫左氏中人也,使其妻织组,而幅狭于度。吴子使更之。其妻曰:“诺。”及成,复度之,果不中度,吴子大怒。其妻对曰:“吾始经之而不可更也。”吴子出之,其妻请其兄而索入,其兄曰:“吴子,为法者也。其为法也,且欲以与万乘致功,必先践之妻妾,然后行之,子毋几索入矣。”其妻之弟又重于卫君,乃因以卫君之重请吴子。吴子不听,遂去卫而入。一曰:吴起示其妻以组,曰:“子为我织组,令之如是。”组已就而效之,其组异善。起曰:“使子为组,令之如是,而今也异善,何也?”其妻曰:“用财若一也,加务善之。”吴起曰:“非语也。”使之衣而归。其父往请之,吴起曰:“起家无虚言。”——《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三、鲍永休妻
鲍永的父亲鲍宣是汉哀帝时的司录校尉,鲍宣因为不肯依附王莽,为王莽以勾结逃犯的罪名所杀。
鲍永的母亲叫“桓少君”,一次鲍永的妻子当着桓少君的面叱喝小狗,鲍永知道后,便把妻子休了。
鲍永字君长,上党屯留人也。父宣,哀帝时任司隶校尉,为王莽所杀。永少有志操,习欧阳尚书。事后母至孝,妻尝于母前叱狗,而永即去之。——《后汉书 申屠刚鲍永郅恽列传》
鲍永字君长,上党人也。永为人至孝。妻以母前叱孔狗,永责非礼,便即遣之。——《孝子传》
鲍永字君长,上党人也,少有志操,事后母至孝。妻尝于母前叱狗,而永即去之。——《东观汉记·卷十四》
四、王献之休妻
与前面几人不同,王献之的休妻是被动的。
王献之的结发妻子叫郗道茂。是他的表姐,比王献之大一岁。两人婚后情真意重,恩爱非常。
司马道福是东晋简文帝司马昱的第三个女儿,初封为余姚公主,嫁给了桓温之次子桓济,桓济谋杀叔父桓冲,事败,被流放,司马道福遂和他离婚。
离婚后的司马道福看上了王献之,一心要嫁给他。而简文帝想拉拢王氏家族,排挤名重一时的大臣谢安,就亲自作主,让王献之娶了自己的女儿。
公主是不能给人作妾的,要娶公主,就只能休掉自己的原配妻子郗道茂。这对于王献之来说不啻晴空霹雳。为了抗拒这门赐婚,王献之用艾草烧伤了自己的双脚,留下了终生残疾,导致此后一直行动不便。
不料司马道福完全不在意王献之的残废,仍执意要嫁。最后,在重重压力下,王献之只好休了郗道茂,娶了公主。
郗道茂被横刀夺爱后,没有再嫁,郁郁而终。
王献之之后仕途顺利,但一直觉得愧对前妻。他临终时,家中请了一位道士为他祛病消灾。道士问他一生可有过失?他回答:“不觉有余事,唯忆与郗家女离婚!”
王子敬病笃,道家上章,应首过,问子敬由来有何异同得失。子敬云:“不觉有馀事,唯忆与郗家离婚。”——《世说新语·德行第一》
未几,献之遇疾,家人为上章,道家法应首过,问其有何得失。对曰:“不觉余事,惟忆与郗家离婚。”献之前妻,郗昙女也。——《晋书·卷八十列传第五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