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僧乃指着他大笑,口内念了四句言词道: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士隐听得明白,心下犹豫,意欲问他们来历。为什么甄士隐有欲问的想法呢?
我国明清小说不同于西方小说,第一章往往有引子,提纲挈领的作用。第一章好比宏观布局,里面出现的人物,不一定是主人公,但是往往最为关键,或者是线索性人物。在最后一章也有呼应。
这是中国人最爱的对仗工整的体现。所以说,甄士隐和贾雨村,一真一假,一正一邪,可以说都是线索性人物。言归正传,分析题目场景,正好是甄大梦初醒时候,在梦里初现太虚幻境,一僧一道陆续登场。然后他遇到了说这四句诗的僧人。结合书对甄的描述,甄士隐禀性恬淡,不以功名为念,每 日只以观花修竹, 酌酒吟诗为乐,倒是神仙一流人品。可以分析出,甄对诗词功底是有一定造诣的。当他睡个觉,做了梦,忘记大半。还记住大半。听到了这个诗,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从字面意思看,他听明白的是诗歌字面意思。也就是说娇身冠养说的是自家女儿,元宵佳节有事情要防备,但是心下犹豫,问他的来历。犹豫的原因有三点。欲言又止的原因往往有三点:
第一:关心则乱
人们在说八卦新闻的时候,往往口若悬河,但是要打听关心的事情,有关于切身利益的事情,往往很谨慎,用词都很精确,甚至吞吞吐吐。为什莫呢?关心则乱。越是关心自己女儿的安危,越是心里有话说不出口。这是天下父母心的正常反应。
第二:身份限制
甄是什么人物,神仙一样的风流人物。和一个初次见面,疯疯癫癫的人讨教诗歌,肯定有违他的身份,他犹豫也是一个有些身份的人的正常反应。况且,在这之前还有这样的描写 那僧则癞头跣脚,那道则跛足蓬头,疯疯癫癫,挥霍谈笑而至.及至 到了他门前,看见士隐抱着英莲,那僧便大哭起来,又向士隐道:"施主,你把这有命无 运, 累及爹娘之物,抱在怀内作甚?"士隐听了,知是疯话,也不去睬他。用现在的话说,甄和他们根本就不是一个层次的人。开宝马的和路边抢自己孩子的人搭讪。所以说,甄一定会犹豫。
第三点:应该是心理学方面。
通常情况,人们只乐意相信自己关心的话,对自己不可以相信的话,不乐意相信,就算是对的,听了,也不相信。僧人说的话里,有一定的祸事暗语在里头,一般人听了,应激反应都会脑袋一木,难以置信。甄也一样,所以他才会有听得明白,却犹豫出口发问的举止行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