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化教为学,让学习真实发生

化教为学,让学习真实发生

作者: 风来疏竹_88b3 | 来源:发表于2022-07-20 00:01 被阅读0次

    ——观摩肖培东老师《苏州园林》课例有感

    涵泳文字间,人在画中游。今天听了肖培东老师的《苏州园林》,感叹说明文教学也可以如此诗意灵动、别具匠心。文体知识不是老师一厢情愿的传授给学生的,而是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课文中领悟出来的,课堂的灵动生成之美和清晰的板块逻辑是可以同时兼顾,并不矛盾冲突的。化教为学,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曲径通幽,拾级而上,一步步探骊得珠。真实的发现,真切的感悟,才真正形成了语文能力,体现了肖老师“让学习真实发生”的教育思想。这堂课也如同一个“标本”,给我的教学模式以深刻的启迪。

    一句“你去过苏州园吗?”简单直接的开场白,带领孩子直入文本之中,然后通过读课下注释的字词来检测预习情况,没有夺人眼球的花样形式,实实在在训练孩子扎实的基本功。接着课堂分为三大板块,清晰流畅,又别有洞天。

    第一环节:辨识图片表达美。肖老师出示了全国各地园林宫殿的图片和苏州园林图片,放在一起让学生对比辨析,瞬间激发了学生的探讨热情,在寻找课文依据的过程中把握了说明对象的具体特点。接着让学生用一个词、一个短语或一个句子来归纳几幅图片的共同之处,如此就得出了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处处入画、完美图画。然后让学生化身导游,结合图片介绍一两个景点,从结合课本介绍到脱离课本解说,在学生的亲自参与、体验、出错、纠错、内化、生成中,加深了对说明对象特征的理解,也现场完成了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

    第二环节:依托“标本”鉴赏美。肖老师用了一个巧妙的过渡:苏州园林是全国各地园林的标本,也是说明文写作的标本,引导学生逐步发现了文章的结构典范之美和语言严谨之美,顺势导入文章结构的划分,眉清目秀的清晰脉络在学生眼前分明起来,说明文的文体知识渗透也自然无痕,果真如园中的亭台楼阁、假山池沼一般,自然天成、水到渠成。

    学生在完成这一环节的时候是争先恐后的,是眼中有光的,因为一切结论都是通过他们的摸索探究而来,真实的学习就是能点燃孩子求知的热情。相比自己“整体感知”“划分层次”等的程序化处理,真的是剥夺了孩子们通过丈量文字的土地,来一步步获得新知的惊喜。久而久之,说明文这种文体也就对孩子们失去了吸引力。曲径通幽解文本,相看不厌方常新。

    第三环节:品味语言感悟美。从“当然”一词中领悟作者情感,让读者感受到叶老先生的无限自豪之情。结合这篇文章旅游图册“序”的功能,也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神往。到此戛然而止,下课铃声也随之而起,学生和我们却都意犹未尽,山水园林已然浸染于心。

    程翔老师说,阅读是为了完成某项阅读任务而进行的以文字材料为主要对象的视觉行为。肖老师也通过带领老师反复诵读语文课的内涵,强调语文课的基础就是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所以品味语言不仅仅是说明文文体特征的一个标志,更不能仅停留在“准确严谨”和“生动形象”的定位上,而应该落脚到整篇文章的解读中。反复涵泳文字,可以把握文章构思的精巧完备,体会语言风格的典雅蕴藉,也可以感悟作者蕴藏其间的情感。和其他文体一样,说明文中的品味语言,依然是打开一篇课文精妙之处的钥匙。

    不是说明文这种文体机械无趣,是教师还没有练就一双语文的“慧眼”。肖老师的这节课以灵动的设计、清晰的板块、相机的引导、亲切的鼓励、智慧的生成,带领孩子们从阅读的生疏、答错的尴尬,到独特的感悟、个性化的表达、能力的内化、自信的累积,这就是肖老师让学习真实发生的课堂,这就是肖老师目中有人、心中有爱的课堂,这就是让我们心向往之不断追随的课堂。学生在文字的原野信马由缰,以自己的眼光审视天空大地,但语文核心素养的目标却不旁逸斜出,行所当行、止所当止,行云流水、润物无声。这需要化教为学的不断探索,更需要独立思考摸索适合自己和学生的风格。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笃行往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化教为学,让学习真实发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zayi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