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遗卷五(七) 【原书补遗卷五·五四】
胡小霞者,会稽女子,名云英,嫁赵连城。夫妇能诗。《诫婢》云:“宝鸭篆烟消,呼奴理茶具。泥饮人未归,阵阵纱窗雨。”二十字中,深情无限。殁后,赵郎仿元相《杂忆诗》云:“孤灯破壁照黄昏,白雨潇潇扰梦魂。忆得夜深同倚槛,花梢一捻尚留痕。”
胡云英,字小霞。会稽人。(资料缺)
会(音kuài)稽,浙江省绍兴市古称。在古代行政区划史上,“会稽郡”可以说大名鼎鼎。因境内有会稽山而名,相传大禹死后就葬在这里。 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年),秦灭楚。二十五年(前222年),秦将王翦“定荆江南地,降越君,置会稽郡”。此为会稽郡首见于史籍。会稽郡初置时,领有吴、越两国之地,大致相当于今江苏长江以南、安徽东南、上海西部以及浙江北部。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分会稽郡西部置故鄣郡。汉初会稽郡又称吴郡。“会稽东接于海,南近诸越,北枕大江,间者阔焉”,领二十余县。西汉会稽郡的治所吴县(今苏州市)。西晋时,会稽郡仅辖十县:山阴、上虞、余姚、句章、鄞、鄮、始宁、剡、永兴、诸暨。辖境大致相当于今绍兴市、宁波市除宁海、象山的其余地区及杭州市萧山区一带。隋开皇九年(589年),灭陈,改东扬州为吴州。省并山阴、上虞、始宁、永兴四县置会稽县。大业初改为越州。大业三年(607年)改越州为会稽郡,领四县:会稽、句章、剡、诸暨。唐武德四年(621年)复置越州,领会稽、诸暨、山阴三县。天宝元年(742年),改越州为会稽郡,领七县:会稽、山阴、诸暨、余姚、剡、萧山、上虞。乾元元年(758年)复为越州。宋时越州别名会稽郡,先后属两浙路、两浙东路。南宋绍兴年间,越州改称绍兴府,为两浙东路治所,山阴和会稽两县成了绍兴的属县。南宋绍兴元年(1131)升越州为绍兴府,会稽县属绍兴府。自此由明及清,会稽县属绍兴府。民国二年(1913),废府并县,袭府名而为绍兴县。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1949),10月,析绍兴县城区为绍兴市,驻城;析绍兴县东部为会稽县,驻皋埠(绍兴市越城区皋埠镇),1950年5月9日,废入绍兴县。今为绍兴市越城区。
赵连城。(资料缺)
宝鸭,即香炉。因作鸭形,故称。唐·孙鲂《夜坐》诗:“划多灰杂苍虬迹,坐久烟消宝鸭香。”
泥饮,汉语词语。释义:1、强留饮酒。2、犹痛饮。
元相《杂忆诗》,指元稹的《杂忆五首》。其一:今年寒食月无光,夜色才侵已上床。忆得双文通内里,玉栊深处暗闻香。
本人翻译:
(略)
真老实人言:
胡云英的《诫婢》诗:“宝鸭篆烟消,呼奴理茶具。泥饮人未归,阵阵纱窗雨。”从内容上看,描绘了女主人苦等丈夫外出饮酒迟迟未归,在香尽茶冷之时召唤婢女来收拾茶具的情形。此时此刻,还在担心天雨路滑,夫君归途是否安顺。袁枚赞其“深情无限”,自是中肯。此诗之妙,妙在留白,少少语而多多思,淡淡说而浓浓情。只是此诗题目《诫婢》不知为何?另,赵连城诗中“花梢一捻尚留痕”句,有版本“捻”作“拈”,我觉得,还是“捻”为好。捻是用手指搓转,有动感,与“尚留痕”衔接。而“拈”则是用指头捏住,无动感,与“尚留痕”也有点牵强。
附:拈,读niān,现代意思是用手指头夹,捏。拈,旧又读niǎn,同“捻”,义为“用手指搓”。《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据此将“捻”处理为“拈”的异体字。但今天“用手指搓”的意义多使用“捻”,而在“拈”字下只注niān音,义为“用手指夹取”。因此,今天“拈”(niān,用手指夹取)与“捻”(niǎn,用手指搓)音义都不同,二者已不存在异体关系,不再将“捻”作为“拈”的异体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