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看到一位简友说,他没想到写作类文章在简书上如此受欢迎。
对此,我深有同感。
本来我写写作随笔,目的是边写文章,边梳理自己的写作思路。
没想到写着写着,竟因为简友反馈还不错,就几乎全成了此类文章。
再写其他类型的文字,如心情随笔等,阅读量和点击量就非常惨淡了,有时甚至根本没人看。
开始还以为是自己写的不好,后来才想明白,并非如此。
事实上,没人关心你在想些什么。别人关心的是,你写的东西,和他们有没有关系。
从这一点看,读者都是自私的,这就要求作者无私一点。
可是,干货类文字写多了,对双方都不好。作者容易走火入魔,读者容易犯瘾。
你想,以干货为生的作者,会不会跑偏?不去练习构建一篇完整的文章,而是不停讨论该如何写作,那写作就会变成纸上谈兵。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殚精竭虑写干货,会荒废了真正意义上的写作。
搞清主次关系,系统化写作为主、有感而发的写作随笔为辅,才能相得益彰。
对读者来说,干货可以缓解写作焦虑,但读多了,会消化不良。
别人的干货,不是你自己的经验提炼出来的,不经过内化,就没法学以致用,反哺你的写作能力。
干货之所以这么火,正是因为满足了人们学习的错觉。
但是,没有用,所以没有用。
不写正文,读再多干货也提高不了写作能力。
所以,搞清主次,学以致用,多写正文,才是干货生效的3个前提条件。
其中,最后一个最关键。因为干货只是方法,写文章才是练功。
有位绘画大师说:天可授之以法,不可授之以功。
从这个角度来说,读者沉迷读干货,比作者沉迷写干货,损失更大。
至少作者练笔了,而读者不一定。
因此,千万别在“写作的写作”中,陷得太深。
与你共勉。
冰雪溪,用文字认识自己,用文字与你相遇。公号@冰雪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