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被严重“高估”了,在某些方面。
有人说,红楼梦的主旨是反礼教,贾宝玉是反叛者,贾政王夫人是卫道士。可为何每逢大小宴饮,必细写礼仪座次,长幼尊卑;各人平时起居,也都遵守礼仪;就连宝玉初试云雨情,袭人想的也是“不为越礼” ?以作者所处时代,真能有“反封建”的诉求?
但在某些方面,红楼梦又被严重“低估”了。
说起红楼梦,我们马上想到宝黛爱情,讨论最多的是“黛玉好还是宝钗好”。可放眼整部,真正写爱情的又有几回?为什么要花那么多笔墨讲丫鬟婆子的是是非非,名来利往的“仕途经济”?考虑到作者惜墨如金的笔法,实在让人生疑。
如果只是一部反封建礼教的小说,今天的我们有什么必要去读?如果只是一部凄美的爱情小说,去看海岩的言情剧不也一样,为什么要进入那个我们并不熟悉的时代呢?正是受到这些影响,我在很长时间里都觉得没必要读。不说高估低估,起码是误解:把苹果当成了橘子,柚子当成了西瓜。
当我真的读了,才知道为什么都说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作品。不是什么反礼教,也不只是歌颂爱情,它讲的是人情世态,追求的是真情。
宝玉挨打,几人含泪
宝玉在酒席上偶然结识忠顺王府的戏子琪官,一见如故,甚为亲厚。一天,琪官离开了忠顺王府,王爷派人四处找寻不着。因打听到琪、玉二人的交情,疑是宝玉把他藏起来了,便来贾府要人。
表面上虽还客气,言语中却是盛气凌人,大有找麻烦的意思。直待宝玉说出琪官去处,方才离去。还扬言如再寻不着,“少不得还要来请教”。贾政既惊且恼,命人拿住宝玉,亲自下死手打了一顿板子,皮开肉绽,差点要了命。
初中时第一次在杂志上看到这段故事,只是节选,不知原委,不禁疑惑:结交了一个戏子,就下这样死手?难道不是亲生?后来看 87 版红楼梦电视剧,才知政老爹的为难处,不禁落泪。随后读原著,更是多了几分感慨。
贾家祖上因军功受封,历代世袭官职,没出过读书的种子。贾政酷爱读书,本想考科举谋出身,不想皇上开恩,不仅长房贾赦继承了官位,贾政也得了官。生了个贾珠,是读书的料,偏又英年早逝。
古代官场最讲究互相照应,而很多关系都靠科举建立。比如我某年当了考官,这一年的进士都是我的门生,我是他们的老师。同一年中第的就叫“同年”。有了这些关系,自是朝中有人好做官。说某人势力大,“门生故吏遍天下”,就是这个道理。
贾家就很尴尬,官是世袭的,没考科举,哪儿来门生、同年帮扶?根基自然不稳。朝中来一道圣旨,全家老小都担惊受怕,如惊弓之鸟(十六回)。加上结了皇亲,来往应酬开销甚大。哪个公公来,一伸手就要上千两银子,稍有迟疑便给脸色看(七十二回),贾政在朝中地位之低可见一斑。
所以政老爹不是气结交戏子丢脸面,而是怕得罪了王爷,招来灭门之祸——
该死的奴才,你在家不读书也罢了……那琪官现是忠顺王驾下奉承之人,你是何等草芥,无故引逗出来,如今祸及于我!
再加上贾环挑唆,说宝玉强奸母婢,更让贾政绝望。偏贾母溺爱宝玉,扬言要跟贾政断绝关系。若你是贾政,又该何以自处?这一回中多次写贾政满面泪痕,实是既惊且惧,既怒且悲。
有人说贾政对宝玉就是恨之入骨。其实只是希望宝玉考取功名,改善贾家处境,恨的是他不读书罢了。心底里也是舐犊情深——
贾政一举目,见宝玉……神采飘逸,秀色夺人……再看王夫人,只有这个一个亲生的儿子,素爱如珍,自己的胡须将已苍白……嫌恶处分宝玉之心,不觉减了八九。(二十三回)
甚至到了后来,连让他读书考功名的心也一并放弃了,还希望贾环、贾兰能跟他学一点诗才(七十八回)。
不光政老爹,当场贾母、王夫人、李纨(贾珠的遗孀)、众姊妹,无不是真情流露。那些反礼教反封建之说,不是太煞风景了么?
一 碗鸡蛋引发的血案
宝玉和众姊妹搬进大观园之后,吃饭来往不便,又怕天冷路上受冻,特在园内设一小厨房,由柳家媳妇掌管。
一天,二小姐迎春房里的司棋想吃炖鸡蛋,派小丫头莲花来厨房要。柳家媳妇因鸡蛋涨价了不好买,说没有了,还发了几句牢骚。莲花便不依,一来二去引出柳家的一番话来。
她说,自己掌管院子里的小厨房,别人看是美差使:活不重,还可以有些额外收入。可每月的钱买鸡鸭菜蔬还紧巴巴的,更不要说常有姑娘、丫头们要些额外的吃物。这么一来非但赚不到,还要额外赔补。原话更是精彩——
我劝他们,细米白饭,每日肥鸡大鸭子,将就些也罢了,吃腻了膈,天天又闹起故事来了。鸡蛋、豆腐,又是什么面筋、酱萝卜炸儿,敢自倒换口味……
又说别人额外要东西,都是另外拿钱来,现给置办。要是都只管来要,哪来那么多钱往里垫啊。
这一番话说的密不透风,确实也有道理。只是莲花一番话也另出玄机——
前儿小燕来说晴雯姐姐要吃芦蒿,你怎么忙的还问肉炒鸡炒?赶着洗手炒了,狗颠儿似的亲捧了去……
原来这柳家的有个女儿叫五儿,想到宝玉房里当丫头,晴雯是宝玉房里的,自然要巴结。
真是无利不起早 ,想要别人做什么事,哪怕是一碗鸡蛋,照顾不到他的利益也行不通。那个时代,家里雇的佣人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今天的同事,甚至老板呢?
故事还没完,司棋因碰了钉子,跑到厨房大闹一通才罢。也是合当有事,那五儿与宝玉房里的芳官关系好,前日曾得了她的玫瑰露,便拿了包茯苓霜送给她。一来二去,竟闹出盗窃官司,乃至后来抄检大观园。那大闹厨房的司棋便是因此倒了霉,被撵出去,香消玉殒。
红楼梦通篇皆是在此细致入微处着笔,只求一“真”字,人情世态,如在眼前。不是才子佳人,风月笔墨。贾宝玉不是韦小宝,大观园也不是伊甸园。
常见问题和建议
说起红楼梦,有程高通行本、甲戌本、庚辰本、戚序本等各种版本。又常听人说什么脂批、脂砚斋,这些到底是怎么回事?
当年曹雪芹的创作条件非常艰苦,连纸都没有,是把旧年的老黄历翻过来,在背面写。没有财力刻印,只靠手抄流传,难免有错漏,加上当时有人在抄的过程中自行修改,所以内容有差异。甲戌本、庚辰本、戚序本,都是抄本,大都按时间命名。
据周汝昌先生考证,脂砚斋与曹雪芹是夫妻关系,见证了全书的写作过程,甚至可能就是书中史湘云的原型。书稿写完后,脂砚斋负责整理,并做批注。红楼梦第一次正式面世,就叫《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后来的各种抄本都保留了脂砚斋的批注,也就是“脂批”。
原稿只有八十回传世,我们常见的版本是程高通行本,加上了高鹗续写的四十回。但脂砚斋在批注曾提到,曹雪芹已经把全书基本写完。屡屡提到“后半部”、“后三十回”的情节。据说原稿是一百零八回,只是后三十回永难再见了。
我读了两遍,第一遍是程高通行本,第二遍是周汝昌校订批点本《石头记》。后者是周汝昌先生结合甲戌、庚辰、戚序等抄本进行校订完成的,有完整的脂批,还有周先生自己的批注。个人感觉第一遍读到八十一回的时候就感觉文风大变,情节也有点奇怪。
建议第一遍可以读不带脂批的通行本,专注于故事;重读时可以找带脂批的,个人推荐周先生的版本。因为脂砚斋身份特殊,脂批里有很多信息,可以帮我们更好地理解。如果你只想读一遍,就只读通行本好了。
另外有些朋友会觉得红楼梦会不会太难读了,“读不懂”。其实红楼梦是一部白话小说,只是语言习惯跟现在稍有不同,适应一下就好。咱们高中时学的文言文比这难多了……还有人说里面的人物关系太复杂,搞不清,建议先看一下 87 版的红楼梦电视剧,看完一遍就都明白了。
希望你也能在读红楼的过程中有所收获。
题图来自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