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群里
寻寻觅觅了那么久
我们才偶然遇见
成都近郊,有广袤的稻田和种植园,一马平川。
从大邑县往西南方向走,落款唐朝手笔“仁者安仁”,就出现了一座博物馆小镇——安仁古镇。
说起安仁的“古”,是因为得名于唐朝,改朝换代数千年,好名入山,从未动摇。又说安仁的“名”,这就和明国时期的大地主 刘文彩家族脱不了干系。
古镇且说,但凡历史有名人,有点文化基准,都可以当作消费点来设置。但倘若你某天去了安仁口,你就会明白为什么武侠江湖里的高手大都显得平淡无奇。
来旅游的人通常二丈和尚摸不着头脑,只有路边立着一块不起眼的路牌,上面写着:民国风情街 叉路口左边走。
从安仁的民国风情主街——树人街。树人街名由“百年树人”。因为此街有中西合璧公馆8座,故又称为“公馆街”。
中国大小古镇数百所,光着这些年被玩坏的丽江,商业化的凤凰古城,游人听见古镇就再也没多大感触,如同网络千篇一律的审美,张花李柳王麻花,都是削尖下巴的锥子脸。
可安仁不同,从第一眼,古朴的灰色上空,映衬着的是红黄蓝绿,五彩缤纷的油纸伞。
头顶上没有了强烈刺眼的太阳,投射下来的圆形暗影穿过发丝带来一股清凉。
这,就是安仁!
忙忙碌碌的人群从第一声感叹里放慢脚步,不管是自由行还是跟团到了这里,都顿时觉得时间在空气里凝滞,璀璨的夏日之花“啵”的一声,绽放在头顶。
轻微凹凸的石板路,在鞋底的敲击中打出咯咯哒哒的乐声。刚才还紧闭的商铺,拆下来一小片木门,有人露初脑袋,瞧了瞧今个的天日,再回去打了盆水,洗脸穿衣,收拾完毕后,感觉把门当成了自家睡觉的竹席,一块一块卷了起来,整齐地摆在一边或者收进屋里。
这个时候,宁静的街上,出现生气了。
城市里的喧闹多繁华,不管大小,都旺盛地没有停歇。但坐在安仁街边的椅子上,仿佛突然回到了童年。那时我们还很小,不懂人情世故,安静地坐在小板凳上,关注着周围发生的每一件事情,而且每一件事情,我们都能发现它们多么有趣。
戴着老花眼镜,坐在路口遮阳伞下做绣花的老人,是什么原因,让你把手中的丹顶鹤,绣的栩栩如生?
穿着旗袍,提着厢包,拿着团扇的女孩,是什么理由,让你能在一步一履中温柔自信?
还有那小孩儿,腼腆地站在小摊前,望着还没起飞的竹蜻蜓,或者是已经打上了一把油纸伞,蹦蹦跳跳要去路边戏水,是不是因为没有了满是人群的双腿,所以更开心?
我同来安仁的很多游人聊过天,而且总是由他们开头问,这座古镇为什么这么安静?
我总是笑,说安静是安仁的特色。
除却了人潮拥挤,安仁的街头更适合坐下来喝一壶盖碗茶,抬头看着油纸伞随风摇摆,或者走进某个老公馆或书屋,静下来几个小时,好好体会时间从这里流逝所留下的痕迹。
(左右滑动可见更多图)
相比晴天日下的安仁,我更喜欢雨中的场景。
雨水穿过安仁的大街小巷,凉风夹带着地面蒸腾出的热气,卷着落叶消散在空气里。街角的藤椅围着方桌架在两旁,店户和游人都站在屋檐下,看一场雨的表演。
油纸伞接够雨水,充盈到漏滴下来,石板路,水槽,哗啦啦的水声,还有被洗净的绿色,和远去的背影,都不像是现实,像是在童话里生活。
因为一个人才留恋一座城,安仁的念想是留在民国晃荡的电车里。穿城而过,穿旗袍,或者拿着团扇的游人迈着小碎步,跟着电车,解读着这座城市。
从刘氏庄园出发,沿途经过红桥灞站,进入古镇景区,到德门仁站,电车在庄园内的恢弘大气和安仁镇的市井里穿梭不停。
“铛铛铛……”的电车声,在老房和新居的空隙里回荡,没有都市里的惊奇,情绪都被当地人的处变不惊所代替。
我们之所以爱这片土地,最初可能是因为陌生的新鲜感,但是倘若过了些时辰,就会被空气里独有的宁静所感染。
于安仁,在成都近郊的这片土地上,坐落着中国的博物馆小镇。年近久远的灰墙艺术,国内最大的民俗博物馆群落,骑车小车缓缓移动的人流,都是这片土地上的精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