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于1927年秋在湖南发动秋收起义,出任前敌委员会书记。不久他和朱德会师于江西井冈山,成立中国工农革命军,朱德为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从此以这‘’朱毛红军‘’跟蒋介石对抗。毛泽东的名言是‘’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毛泽东可以打破常规指挥打仗,从战争中学习战争,逐渐形成一套战无不胜的毛泽东兵法。在全国星星点点的红色根据地中,毛泽东的中央所属的中央苏区是地域最广、兵力最强、影响最大的。
遵义会议使毛泽东逐步快速地走向党内最高领袖的位置。1935年11月,中央红军抵达陕北吴起镇,毛泽东当上了中央军委主席,毛的威望和权力在党内军内以无人堪与挑战,成了实际上的最高领袖、全党的灵魂。
遵义会议后,李德被解除了指挥权,确认由毛领兵。毛泽东的战术极为机动灵活,不为一城一地的得失所拖累,而以消灭对方的有生力量为最大目的。‘’敌进我退,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是其用兵精髓。
1947年3月,蒋介石重兵进剿延安,敌我力量悬殊。毛泽东率中共中央机关撤出延安,开始了逾时整整一年的‘’转战陕北‘’。
如果毛泽东像蒋介石在抗日战争时期保卫大上海那样去保卫延安,结局只会是全军覆没。他的陕北转战,虽险状频仍,并备受‘’不堪一击、狼狈逃窜‘’之讥,却在运动战中使国军拉开了搜索的战线,暴露出弱点和空档,以利于彭德怀兵团捕捉战机,集中兵力各个击破,吸引住国军的主要注意力,并派遣刘邓大军直插大别山区,由战略防守转为战略进攻。
人们容易把中国历史上的开国帝王或王侯刘邦、黄巢、朱元璋、李自成、洪秀全与毛泽东归到一起去,虽然他们之间确有可以类比之处,但说到底,毛泽东并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帝王,那些历史上的开国之君、义军领袖、农民政权的建立者,也没有一个能像毛泽东这样,给予中国和中国民众以如此深刻巨大的影响。
毛泽东在诗词书法这两方面堪称大家。他的诗词脍炙人口,其意像的飞动、境界的深远、用字的隽永、造字的简明也使其诗词书法具有艺术魅力。《沁园春.雪》是他发表的第一首词,在1945年11月的国统区战时陪都重庆,此词引起巨大轰动,文人墨客和者如云。
毛泽东的书法不拘一格,博采众长,他一辈子都用毛笔,写过大量白话文章,还常常迫于军机、形式得一气呵成书写,长期的迅笔疾书使毛泽东逐渐形成自已的草书风格。1949年进入北京城以后,他的字又有极大的长进。一是开国之君的心态,使他睥睨一切,更加肆无忌惮、笔走龙蛇。二是得天独厚,可以调看全国各地收藏的历代名家的真迹和碑帖真品,细心观摩体会,从而吸收中国书法艺术的神韵和精华。
1950年,毛泽东57岁,正处于精力充沛、思维敏锐、经验丰富的巅峰时期。
在这位伟人身上,时常同时存在两个极端相反的气质,务实与浪漫,虎气与猴气,政治家与诗人,文人士大夫式的高雅志趣与农民子弟的朴实风格,对书本的崇拜与批判,‘’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自信与‘’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自嘲……他很幽默风趣、含蓄温和,又严肃认真、咄咄逼人;他坦率外向,感情充沛,提倡活得真实,‘’性不好束缚‘’,可也有时腼腆內敛,不露城府;他既谦恭大度,又高傲敏感,他做事细致严谨、明察秋毫,但作风却粗犷洒脱、不拘小节,具有成就大业的忍让耐心,一旦需要则当机立断,决不坐失分秒……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人物之一,毛泽东在他辉煌的一生中都在不断超越自已,向别人所认为的不可能挑战,并且以之为乐趣。经过国内革命战争锻炼的炉火纯青的毛泽东军事艺术将在另一个战场上得到检验,并上升到另一个世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网友评论
一份大爱,一片大善,在人间四月天的参天大树上,开出千朵万朵最美的荷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