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迷妹

关键时刻,你要能全力顶上
有一种拼搏------
就是关键时刻,有人缺位了,你一定要全力顶上,这样机会就是你的了。这需要你平时练就好本领,关键时刻有好心态,随时做好能替代别人的准备但是永远让别人无可替代。
有了新欢,就忘却了旧爱。自从有了微信之后,微博已经被自己废弃了很久。前段时间,找到自己原先的微博账号,登录一看,发现以前好多旧友还在活跃着。一个个翻看,其中一个人发的微博,引起了我特别强烈的兴趣。
他发的每一张图片都是有关迪拜,写的每一段文字也都是在迪拜的见闻,没错。他一直生活在迪拜,而且从时间上来看,已经不止两三个月了。如果是去迪拜度个假,顶多一两周也就回来了,可从微博上看俨然是在那边定居的感觉。
他叫赵迪,是我大学校友,比我高一届,所以称师兄。当时在校园里就是个风云人物,担任学校电视台的主持人,每天上镜,而且学校里只要有大大小小的晚会,基本上都交给他来主持,颇有才华,人长得又足够帅气,很多人都很喜欢他。
没有多大的交集,当时我在学校报社,偶尔工作上有些联系,还有一些共同的朋友,仅此而已。毕业之后,知道他去了南方一家知名电视台工作,基本上就没有什么联系,只是学校会拿他做宣传,经常还能听到他的消息。估计为学校争光的人,都会得到学校特别的喜欢吧。
后来我才知道,他去迪拜不是度假,也不是定居,而是去那边做一档特别的电视节目。这档节目是为他量身定制的,节目的名称就叫做《赵迪看迪拜》。将迪拜的景致、美食、人文通过拍摄采访带给国内的人们。
他虽然当年在我们学校里叱咤风云,颇有名气,但我们学校毕竟只是一个理工科为强的学校,那会儿还没有播音主持专业,怎么跟那些专业名校里出来的人拼呢。再说了,所有人都知道演艺主持这一类的道路,就像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要杀出一条血路来,是非常不容易的。
赵迪是怎么拼杀出这样一条道路出来的呢?他当然很有梦想,他当然也很拼。那会儿就能经常看到他,只要是跟主持有关的比赛,他都尽量腾出时间备战参赛,也尽最大的努力拿奖归来。可是,毕竟这样的人不是也很多嘛?
后来一次吃饭上聊起他,朋友们才说到成功的秘诀。他们说,这个人的“撒手锏”,就是随时找着机会替代掉别人,然后做到最好,让别人无可替代。这可真是一把好的杀手锏,我当时听了之后有种恍然醒悟的感觉,但恐怕都是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
平常时候不停地拼搏,是为我们积蓄力量,以期有资格拿到比赛的入场券,平常游游荡荡,不学无术,想着可以“临时抱佛脚”,你是连门票都拿不到的。但是关键时候的一拼,能让我们甩开对手,登上那座领奖台,接受荣誉与掌声。
每个人的一生总有几次好的机遇,所谓好的机遇就是这样的关键时候。有些平时不拼的人早已经被淘汰了,但为什么总有些平日一直奋力拼搏的人,到了关键时候却总是“掉了链子”,然后抱怨命运的不公呢?而另外一些人在这个关键节点上,奋力一跃,就到了另外一个新的高度。当然这奋力一跃没有想象的简单。
有一种拼搏,就是这样的“奋力一跃”。这个时刻,就是在一个位置上的人暂时缺了席,急需要一个替代他的人出现,而这个时候很多人是未做好准备,更不敢尝试的。一旦你上,并且成功了,你就获得了这样的机会。
当时电视台来招聘是有很多人应聘的,为什么偏偏录取了并非科班的他?专业表现好是一方面,更关键的是,他在招考老师临时有事无法应付之时,巧妙地做了他本来要做的事,让电视台领导看在了眼里,觉得此人可用。
作为刚到电视台的年轻人,电视台是根本不会让你独自采访,更不会有出境主持的机会。哪怕你真的才华横溢,领导也得磨一磨你的性子,看看你到底是不是块料子。最开始的时候,顶多也就是抗抗相机,打打下手,这个样子。
当时台里策划了一档全新的电视节目,正在进行紧张的录制准备,节目的主持人自然是台里主持大哥。但是很不幸的,在节目录制开播前几天,大哥左腿严重骨折,住进了医院。节目宣传都到位,不能再拖延,但是一时半会儿,再去哪里找合适的主持?
大哥的不幸成就了赵迪的幸运。他马上自告奋勇地表示,自己可以尝试。像这样一档新节目,一般是不敢随便启用新人的,因为会带来很大风险。而且赵迪因为并没有参与前期策划,对于节目并不是很熟悉,这也就意味着他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做更多的功课。
那几天,要看材料,过稿子,跟编导沟通,排演,一大堆的任务本来就让人压力重重,集中在一段很短的时间里,更是让人喘不过气来。因为要做大量准备工作,那几天,每天的睡眠时间都不足三个小时。平时没有过硬的基本功,根本说不出那句“我试试”,说出了领导也得给你打回去;而关键时候,没有顶一下的魄力,没有拼一下的意志,这几天的日子,一定没法扛下来。
节目播出后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也许上天垂爱,这档轻松娱乐性质的节目,看上去倒好像特别为赵迪量身定制似的。而赵迪活泼亲切的主持风格,也被大家广泛接受。人们私下都在议论,这张新面孔不错。
大哥三个月之后出院回来工作,赵迪也主持这档节目快三个月了。他自己已经能够主持得驾轻就熟,观众们也都看得习惯了。台领导做出了最后决定,这档节目往后就由赵迪主持。他成了那时台里最年轻的拥有自己节目的主持人。这正是一个“替代别人,让别人无可替代”的励志故事。我相信,类似这样的故事,还会不断地在他人生中继续上演,不断攀上新的人生高度。
被称为“中国好舌头”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华少,现在已经红得发紫。他在新书《梦想,不过是个痛快的决定》里讲述自己的人生经历,也曾讲到类似这样的故事,就是积极主动,替代掉了别人,从配角变成了主角,于是就真的成就了自己。不再犹犹豫豫,果断地迈出眼下的脚步,就会离遥远的梦想更近。这或许也是华少想要表达的意思。
我们总是会抱怨没有机会。其实也不能怪我们自己,要怪就怪机会穿着一件隐形的衣服,他这样走到我们面前时,我们根本无法望见他。既然看不见,等不来,那要不我们还是自己主动来创造一个机会好了。
没有谁注定一定是干什么的,也没有什么事是注定一定要由谁来干的。就像这阵风吹了这个树,过一会儿,它就会跑去吹一朵花了,它也并没有固定的岗位和职责。大自然无常流动,人类命运也并无衡定。谁都有可能替代了谁。
大自然新陈代谢,本来就是一个新物替代旧物的过程;人类社会也是一个新人替代旧人的历程。在我们成长的途中,我们都要储备好足够的力量,当上面那个位置上的人突然不知去了哪里,位置空了出来,不妨提出申请,上去坐一坐,一开始也许并不舒服,但是习惯了,你会发现比你原来待的地方要舒服得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