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虎年就要到了,一个群里的老师给大家布置了个任务,聊聊“虎里虎气的文物”。
上周末去故宫武英殿看瓷器时,我刚好专题看了瓷枕,在这中间就有一只金代的“长治窑黄褐釉白地黑彩虎枕”。今天,我就说说此枕,算是完成作业,也算是抛块砖,请大家批评指正。
瓷枕始见于隋唐,一般由枕面、四壁和枕底构成。枕面前低后高,枕内中空。从我在故宫武英殿看到的瓷枕来看,有青瓷枕、白瓷枕、绞胎枕、三彩枕等,宋元时期又出现了兽形枕、建筑枕和人形枕。早期的枕外形较小,宋元时期枕较大。
陶瓷虎枕是流行于金代的一种很有特色的生活用具,从考古出土范围来看,主要集中于黄河流域,即与当时女真人统治的北方地区及其边缘区域为主,南方则以娃娃枕最为常见。
长治窑黄褐釉白地黑彩虎枕,呈卧虎形,高10.7cm,长35.6cm,宽14cm。虎背作枕面,白色为地,以黑彩绘芦塘秋禽图。局部来看,就是一幅中国传统的水墨画。
画面右侧,近岸处数茎芦苇随风摇曳,两枝残荷低垂,一派深秋景象;天空中,几只大雁南飞,高低起伏,并没有排成“人”形或“一”字形,或是飞累了要落地休息;画面下方,两只水鸭悠闲地前后游着,比大雁更安详自然。虽只潦潦数笔,将秋景萧瑟的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
虎身为枕身,以黄釉为地,工匠在橘黄色的虎身上,用毛笔勾勒出虎背的纹理,用一粗一细的线条搭配画出褐黑色的虎皮斑纹。虎尾自然地蜷曲在身体的一侧,显得生动有趣。用笔率意,生意盎然,装饰与写实浑然一体,相映成趣。
虎头以黄彩或白彩为地,黑彩装饰细节,整体敦厚可爱,表情憨态可掬,枕的通气孔巧妙地装饰为虎的鼻孔,显现出民间工匠的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
虎被尊为“百兽之王”,是力量和威严的象征。也常被古人或少数民族作为膜拜的图腾,因为在他们心中,虎图腾不仅可以为他们消灾驱邪,还可以保佑他们称心如意、吉祥平安。现在很多地方还流行给小孩子使用布的虎枕和虎头帽、虎头鞋等,希望小孩子生龙活虎,茁壮成长。
枕头是人们朝夕相伴的寝具,也是穿越梦境与现实的桥梁,古人为它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虎形瓷枕寄托了人们祈求平安、祥和的美好祝愿。
我也借此虎枕祝所有的朋友们,虎年行虎运,虎虎有生气。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