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小雅》共74篇,大部分是当时的士人所做。在西周时期,士人是统治阶层中最庞大的一个群体,是当时社会治理的最基本触角所在,相当于现在的基层管理者。这些士人属于知礼、懂礼、行礼的一个文化人阶层,有比较深厚的政治和文化修养,因此,他们的作品可以称之为“雅”。一般而言,文化人说话是比较含蓄和婉转的,但是,也不排除有些情况下他们因情绪激动而发生破口大骂的事件,《青蝇》就是这样的诗篇。
营营青蝇,止于樊。岂弟君子,无信谗言。
营营青蝇,止于棘。谗人罔极,交乱四国。
营营青蝇,止于榛。谗人罔极,构我二人。
本诗以让人厌恶的苍蝇起兴,一下子就把诗人自己极度的愤怒全部渲泻出来了:翁翁叫的苍蝇停在那门口的篱笆上。忠厚仁爱的君子啊,你可别信那谗言。第一章一上来先交待事情的原委。原来是主人公周围有些小人在无端挑拨他与“君子”之间的关系,这个君子对与主人公而言是极度重要的,因些,主人公先是念及他与“君子”二人之间的情份,对君子说了一些善意的劝告。
对“君子”善意劝告之后,对那些制造和传播谗言的小人,主人公再也没法保持文化人所特有的行事矜持的风格,而是一任内心的忿怒情绪如山洪般爆发起来,对小人们的行径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揭露和谩骂。第二章直接骂小人的谗言祸乱四方,第三章直接骂小人的谗言破坏君子和主人公之间良好的个人关系。这二、三章的破口大骂,都是直接地骂到谗人谗言的根本所在,让人读后产生对小人的行为产生痛恨之感,因而对主人翁的行动了情感上的共鸣,达到了很高的情感和艺术价值。
《青蝇》以丑恶的苍蝇这一负面的外物起兴,后面在描写诗人内心的情感之时,也是表达的诗人内人内心的负面情绪,这种外物形象和内心情绪相一致的手法是《诗经》中比兴手法应用的一种,是《诗经》中常用的一种比兴形式,这在《诗经》比比皆是。而《诗经》中还有另外两种比兴形式手法,一种是外物形象和人的内心情绪是相反的,如《苕之华》。还有一种是外物形象与诗人内心情绪看来没有多大的联系,纯粹类似于我们今天熟人见面时相互说一名“今天天气不错”之类,如《凫鹥》。这三种形式,各有各的妙处,第一种给人以一泻千里的痛快之感 ,第二种给人以柳暗花明的转折之趣,而第三种则造成了一种相安无事的闲暇之境。
读《诗经》的,也许就是借助古人留下来的文字,去揣摩和感受古人那细腻的情感和最原始的艺术手法表现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