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一个不好谈论的话题,也是一个被谈论了无数次的话题。
看完《廊桥遗梦》,我想到了《安娜·卡列宁娜》和渡边淳一的《情人》。它们都在谈一个主题:婚外恋。都是以女性的视角表现女主人公面对婚外感情的不同选择。
安娜为她向往的感情赴汤蹈火,最终落得悲惨的结局。片桐修子却在对方愿意为之放弃家庭,与她结婚时选择离开。弗朗西斯卡最终选择了隐忍,把四天的经历化为余生的呼吸。
无论描写的多么感人和唯美,以上都是一个个违背大众道德标准的故事,再怎么辩解都显得苍白无力。但是如果不用个人道德审判别人的行为呢?只从人性本身出发,《廊桥遗梦》无疑是现实里最具榜样性的处理方式。
为爱,谁不曾有赴汤蹈火的决心?
当一份炙热的感情来到面前,当确认过眼神,那个人就是正确的人。为爱赴汤蹈火,无论结局如何,都一定是感人至深的故事。前提是你未娶我未嫁。
当已婚的安娜面对未婚的弗龙斯基,未婚的片桐修子遇到了已婚的原野,已婚的弗朗西斯卡遇到了未婚的金凯德,感情并未因彼此是已婚或是未婚有所不同。不同的只是彼时的选择,或者说在当下对自己最好的选择。
安娜是活得最真实的人。她追求爱情,最终却失去爱情甚至更多。弗朗西斯卡是最隐忍的人,她追求责任,最终把四天的偶遇变成了一生的爱情。
当金凯德希望弗朗西斯卡跟自己走时,弗朗西斯卡给了他最真实的回答:
求你别让我这么做,别让我放弃我的责任,我不能,不能因此而毕生为这件事所缠绕,如果现在我这样做了,这思想负担会使我变成另外一个人,不再是你所爱的那个女人。
还记得安娜与弗龙斯基离开之后,因为思念儿子又回去的情节吗?那是一个母亲无法摆脱的本性,在他们中间有一个叫做母爱的因素甚于爱情。
弗朗西斯卡知道那是爱情,但是她也知道在她的身后有更甚一层的责任。爱情让她感受生活的美好,责任让她活得踏实。
几星期之前,我还感觉自己很有自制力,也相当满足,也许内心深处并不快活,也许有些寂寞,但是至少是满足的,现在这一切都改变了。
这改变是金凯文带给她的,让她仿佛回到了少女时代,让她焕发新生。如果她跟他走了呢?也许她会快活一阵子,之后恐怕连对生活的满足也不会有了。
至于爱情是什么?那是文学要讨论的问题。现实中总是很难寻觅它的影子。生活是琐碎的鸡毛蒜皮,也许正是因为彼此的隐忍与克制才让这四天的际遇化为爱情,真的一走了之恐怕就不会有这流传的爱情了。那时候会变成什么呢?真的就是狗血的婚外情了。
自律才能得自由。不但适用于勤奋的人,在感情上也一样。羁绊我们的从来不是某一个人、某一件事,而是自始至终的信念。我为什么而活?为痛快而活?为责任而活?
生而为人,食色性也。隐忍、自律、克制即便不快活,即便偶有寂寞,至少获得了一份坦然。相较之下,当初的悸动似乎也不那么重要了。如果真的重要,就如弗朗西斯卡一样,把它化为空气,不占有亦不会失去。
我无法定义爱情,只是这样一个故事似乎就让所有类似的故事黯然失色了。感情更多的时候只能感动自己。隐忍、克制与自律或许能让狗血的剧情留存一些美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