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1556104/2aed7208501fa2af.jpg)
最近几年,人类在一些科技前沿领域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如人工智能、基因技术、纳米技术等。过去许多出现在科幻小说的内容也成为现实,如自动驾驶、智能机器、星际航行等。
人类发明探索的精神由来已久,北宋毕昇发明泥活字印刷术,比德国人约翰内斯·古藤堡印刷术早400年。中国自古以来以文明古国著称,火药、瓷器、指南针和印刷术等传入西方后,对于推动科技革命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人类的文明进程、地理大发现等也起了推动作用。
“需要是发明之母” 所表达的观点,就是发明的出现可能都是由于社会有一种未得到的需要。换一句现在比较流行的话就是 “懒人推动世界”。所有的发明都是为了更好的为人类所用,为人类服务,方便、舒适、实用,省力是一切发明的基础。
![](https://img.haomeiwen.com/i11556104/332b341692684d10.jpg)
第十三章 需要之母
关于发明创造的理论;一个是以英雄理论为基础的,技术进步似乎特别多地依靠少数十分稀有的天才,如约翰内斯·谷登堡、詹姆士・瓦特、托马斯·爱迪生和菜特兄弟。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这不是个人的创造性问题,而是整个社会对新事物接受性的问题。
我们一直强调需要乃发明之母,某种技术如果不能令人满意、或者作用有限,人们就肯定会思考怎么去改进或者重造。现实就是某一项的发明创造,并不都是天才发明家的头脑发热之作,那是什么促使人们热心于发明创造呢?
a、为金钱名誉所驱
要做发明家的人为金钱和名誉的前景所驱使,察觉到了这种需要,并努力去满足。某个发明家想出了一个解决现有技术问题高明的办法,如果这个办法符合社会的价值观、而且与其他技术也能协调,社会就会予以采纳。
b、好奇心驱使
许多发明或大多数发明都是一些被好奇心驱使的人,或喜欢动手修修补补的人搞出来的,当初并不存在对产品的任何需要。一旦发明了,发明者就得为它找到合适应用的地方。
c、意外发明
还有一些装置本来是只为一个目的而发明出来的,最后却意料之外的找到了它的其他用途。如爱迪生发明的留声机本来是为了满足10种用途,音乐复制在他列举的用途中并不占有优势,20年以后,爱迪生才勉勉强强承认他的留声机主要用途是录放音乐。
牛顿曾经说过:如果说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瓦特发明蒸汽机、莱特兄弟发明飞机、爱迪生发明灯泡,这些都是在前人经过无数次实验,经验总结中得来的。技术的发展是长期积累的,而不是靠孤立的英雄行为。
02
一且发明家发明了一项新技术,下一步就是说服社会来采用它,仅仅是一种更大、更快、更有效的工作装置,还不能保证人们会乐于接受。我们比较一下在同一个社会内,对不同发明的接受能力,至少有4个因素影响对发明的接受。
a、社会现有经济条件限制
虽然轮子在现代社会特别有用,但在其他一些社会里的情况并非如此。古代墨西哥土著发明的轮子只是用来当玩具而不是用于运输,原因是他们并没有带轮子的车使用的牲口。因此这种车子并不比搬运工有任何优势。
b、考虑社会价值和声望,这种考虑可以不顾经济利益
如我们会千方百计的去买知名品牌的牛仔裤,而这种牛仔裤的价格是同样耐穿牛仔裤的两倍。
c、是否符合既得利益
虽然晶体管是在美国发明和取得专利权的,但是如今日本却控制了世界晶体管电子消费产品市场,原因是美国的电子器件消费工业不愿意与自己的产品竞争,日本索尼公司购买了西方电气公司的特许权。
d、新技术的优点能够容易看到
公元1340年,当还没有得到火器的欧洲人在战斗中碰到使用大炮的阿拉伯人,英国军队立即引进大炮,并于6年后在克勒西战役中用来对付法国士兵。
因此,在同一大陆上,各社会之间在发展和接受新事物方面也大不相同。即使在同一社会内,在时间上也会有所不同。所以我们认为有的大陆社会是富有创新精神,有的大陆社会是趋于保守,这种说法不正确的,他们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迟早会产生波动。
03
用途广泛的发明在一个社会出现后,接着它便往往以两种方式向外传播。一种方式是:道听途说,择优取之。另一种方式是:优劣比较,劣势会被征服并取而代之。
根基深厚的社会更容易接受发明,技术发展也最快。如果一些社会采用了这项发明,技术再传播的情况可能各不相同,它们会通过和平贸易、间谍活动、移民、战争等手段传播。
中国的发明创造也是引人注目地,到公元1450年左右,中国在技术上比欧洲更革新,更先进,甚至也大大超过了中世纪的伊斯兰世界。中国一系列发明包括运河闸门、铸铁、深钻技术等,但是其后,中国不再有革新。
所以一项新技术不是所有的社会都会趋之如骛,有接受与拒绝的两种可能,历史证明,有些社会在某些特定的时候会放弃强大的技术。如公元1543年日本放弃了枪支,中国在清末期间放弃过远洋轮船。
这些例子我们初听起来会觉得稀奇古怪,但它们却很好地证明了技术史在地理条件和社会因素的作用下,呈现不用的发展速度。
![](https://img.haomeiwen.com/i11556104/b099e4c6a8574b5d.jpg)
第一次鸦片战争,外国势力用他们的坚船大炮,强行打开中国的大门,外交政策由 “闭关自守” 到被迫开放。国内社会阶级矛盾引发太平天国起义,长达十几年的内战,民不聊生。到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经历了一个世纪的社会动荡。
历史的车轮不断向前,人类历经三次技术革命的洗礼,力量空前强大。
如今,智人甚至拥有堪比造物主的能力。通过生物工程,人类可以改造细胞核、遗传基因。也可以利用基因研究复活远古的生物种类。通过仿生工程,可以创造出仿生机器人。
我们生于一个最好的时代,智人基本告别了饥荒、瘟疫与战争的人类三大难题。科技进步带给我们高效的工作、便利的交通、先进的医疗,但是也给人类带来灭顶之灾:1945年广岛核爆、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事故、2011年日本福岛核泄漏。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在畅享科技进步带来的愉悦时,也不要忘记那些人类历史上的巨大科技灾难。
2018年7月5日
网友评论
比如,牛顿作为英国皇家科学家,研究地球引力和抛物线的最初目的是为了确定炮弹在空气阻力下的运动轨迹
敬佩你的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