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学习之道生活心理
沟通|恰到好处地发表意见,拒绝做沉默的大多数!

沟通|恰到好处地发表意见,拒绝做沉默的大多数!

作者: 沧海可耕田 | 来源:发表于2017-09-24 16:24 被阅读1120次

文|沧海可耕田

1

近半个月以来,因为感冒发烧,嗓子总是忍不住咳嗽,不想多说话,于是变得沉默了很多。最开始的时侯,觉得“沉默是金”这句话真没错,因为不说话,闭紧了嘴巴,即便是遇到些本来看不惯的事情,也不想开口去多嘴了,所以省却了很多麻烦,少了不少冲突。但是久而久之,就感觉到麻烦了。

原本舍友在做什么事情之前还会征求一下我的意见,可因为我嗓子不舒服不表态之后,变得都“肆无忌惮”起来,无论是做出什么决定,还是借我的东西什么的,都直接无视我,问也不问我的意见了。这可就麻烦了,我发现自己不仅慢慢失去了话语权,甚至连存在感都渐渐没有了。先前“沉默是金”的惬意,现在荡然无存。这不禁让我想起了王小波先生的经典之作《沉默的大多数》里的那群人。

王小波先生在《沉默的大多数》一文中,描写了一群自以为“沉默是金”的人。他们为数众多,都是不言不语,保持沉默的姿态。对于这些保持沉默的大多数人,王小波先生表达了一种无奈与同情。无奈是时代的无奈,同情是个人的感慨。沉默虽然并不能表明一个人没有思想,但却真真的表明着一个人话语权的丧失,久而久之,表达能力也就会衰退了。

这不是一个好现象,虽然“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口号一直在被宣扬,但如果我们习惯了沉默,终究会变成“沉默的羔羊”,乖乖地等待着被支配和左右。鲁迅先生不就曾说过吗,“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我们既然不想灭亡,就要学会恰到好处的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态度,拒绝做沉默的大多数。

2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保持沉默,并非是不想发表意见,而是不知道该怎么把意见说出口,不知道自己的意见会不会起到该有的作用。当我们心存这些疑惑的时候,我们往往会左右衡量,最终选择沉默了事。实际上,我们并不是没有意见,只是把意见烂在了肚子里。那么,我们该如何做,才能在发表意见的时候,恰到好处,能够产生预期的效果呢?

有以下四个方法,或许可以值得一试。

·坚持自己的个性

《跟任何人都聊得来》中指出,人与人的差异越多,谈话的内容就越丰富,差异性让交谈双方有了新的话题可以探索。在交流沟通中,我们会发现,有一种人永远没有意见,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这种人被叫做“墙头草,随风倒”,是毫无个性,毫无主见的人。试想,这样的人,你会乐意跟他聊天吗?

坚持自己的个性,才有可能坚持自己的主见。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雪花,世界上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只有拥有这些差异,才构成了五彩斑斓,充满色彩的世界。或许有人会反对,认为共同点越多,交谈起来越容易。

没错,在交谈的初期,的确是共同点越多越容易谈的进去,但随着沟通的深入,我们就会发现,与一个和自己类似的人交流,就像是对着镜子自说自话,这个时候,我们还能兴致勃勃地谈下去吗?在发表意见时也是如此,我们要坚持自己的主见,无论这个主见是多么的与众不同(当然,刻意的哗众取宠是要避免的),都要勇敢地提出来。

·学会从多角度看问题

发表意见,不等于无理取闹,也不等于一味指责。想必很多人都遇到过这种情况吧:亲戚朋友闹了别扭,或者是发了脾气,我们在劝他们的时候,总是会不由自主的变成指责和批评,尤其是在家长和子女之间,这种状况更容易发生。而最后的结果,往往是“火上浇油”,亲戚朋友更加生气,双方之间不欢而散,我们还感觉特别委屈,费力不讨好。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这是因为,我们在为他人排忧解难的时候,不自觉地站在了自己的角度,以一种“上帝视角”去看待问题了,并没有意识到,我们要学会多角度看问题。

在发表意见时,多角度地看待问题,可以避免意见的主观片面化,避免陷入偏激的境地。我们不仅要学会站在自己角度看问题,还要不断地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去发表看法。例如,在上面那种情况下,我们就要暂时抛弃公正的角度了,要站在情感上更为接近的对方角度,去帮助他们把情绪宣泄出来,等到一切平息,情绪稳定,再去纠正对方存在的错误,也为时不晚。

·强自己的自信心

记得我在接受9年义务教育的那段时期,是一个内心十分自卑、胆怯的人,每当被老师点名起来回答问题时,总是磕磕巴巴,说不利索,本来在心底里组织好的语言,总是在出口的那一刹那被篡改的体无完肤,好好的话就被说碎了。而每当回答完,坐到座位上后,脑子突然又灵光了,一瞬间又把破碎的语言组织起来了。

后来我才感觉到,这不仅仅是因为紧张,主要的原因在于自己的不自信。自己把当众说话看成是一种折磨,觉得老师就是高高在上的存在,把原本简单的事情看复杂了,以一种消极的方式对待了。

当我们没有自信心的时候,声音都是颤抖的,这个时候发表意见,怎么可能有说服力呢?别人只听到你颤抖的声音就泄气了。要想变得自信,首先要学会积极的看待问题,给自己积极的暗示,一个消极的人是不可能有自信的。

同样的半杯水,积极的人看到的是还有半杯,消极的人看到的却是只剩下半杯了。以这两种心态处世,前者可能就会凭借这半杯水活下来了,后者则可能忧郁而死。我们可以称前者为自信的状态,后者则是不自信的状态。

要想让别人相信我们,我们首先得相信自己。只有我们变得自信,在发表意见时铿锵有力,信心十足,别人才会意识到你对自己的意见是多么的肯定,才有可能接受你的意见。

·适当地重复几遍

如果我们的意见别人充耳不闻怎么办?那就多重复几遍,毕竟,我们无法保证对方是真的充耳不闻,还是真的没有听清楚。就像电影《夏洛特烦恼》中的那一幕,虽然夏洛三番五次的说着“马冬梅”三个字,乘凉的大爷却总是漏掉其中的某个字。

现在有句流行语,叫“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这不是无稽之谈,其实恰恰反映了重复的重要性。我们每个人每天都会接受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内容量庞大,鱼龙混杂,脑袋就会自动过滤掉。这时,如果我们的意见只是说一遍的话,很可能就会被别人忽略了,因此,为了强调自己的意见,一定记得要适当地多重复几遍。

3

恰到好处地发声,可以让自己的意见更具说服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可以促进双方更加深入的沟通,何乐而不为呢?


我是沧海可耕田

一直坚持走心

一直坚持与众不同

喜欢的话,就点个♥️,加个关注吧。

相关文章

  • 沟通|恰到好处地发表意见,拒绝做沉默的大多数!

    文|沧海可耕田 1 近半个月以来,因为感冒发烧,嗓子总是忍不住咳嗽,不想多说话,于是变得沉默了很多。最开始的时侯,...

  • 勇敢发声,拒绝做沉默的大多数

    人生中,其实最有乐趣的部分,很多来自于交流。 几十年前,我们和熟悉的人交流,因为可以面对面,可以看到表情,看到态度...

  • 王小波:天生反骨,拒绝做沉默的大多数

    01 如果只能用一个词描绘王小波的性格特征的话,我会说他“有趣”。纵使“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这...

  • 【杂谈】沉默

    ① 沉默之沉默的痛处沟通和沉默一起,在小树林里纳凉。沟通兴致勃勃地对沉默说:喂,你好酷!沉默不语。沟通又说:咱们交...

  • 别做“沉默的大多数”

    繁复的世界,机会与挑战栖息在每一个角落,即使每一个阴暗潮湿的角落都可能发散出耀眼的光芒,但物竞天择、适者生...

  • 恰到好处地做情感投资

    2021年9月29日 星期三 雨转阴 下午午餐之后,天阴阴地, 为了不惊扰儿子的休息静养,...

  • 人际交往中,恰当的沉默,更好的沟通

    01 在人际交往中,没有恰当的沉默,就没有良好的沟通。 学会适时沉默,可以调节交流的节奏,从而更好地实现沟通的目的...

  • 拒绝沉默

    都说有句古语,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还有一句近年比较潮的话,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你坐在我面前却在玩手机...

  • 爸爸的话

    爸爸说她的个性改不过来了,沟通得了沟通,沟通不了,顺着她来。 等她心情好再沟通,只陈述经过和事实,不发表意见。 实...

  • 《沉默的大多数》----关于沉默

    王小波在这本书中讲述了许多他的经历,批判了很多他不认可的现象,大部分在我看来批判的切入点可以说是鞭辟入里,每个字都...

网友评论

  • 85b450e03163:受益啦,谢谢
    沧海可耕田: @微波helen 不客气,有用就好
  • 子持白莲:在生活中如何恰当地发表意见也是非常重要的技巧,谢谢你的分享🌹
    沧海可耕田: @子持白莲 也谢谢你的肯定
  • iwasee:扎心了扎心了,我都沉默了十几年了,也不知道自己怎么挺过来的
    沧海可耕田: @iwasee 😂扎心了老铁
  • 风里芥子:总结:如果不想被人支配和左右的话,恰到好处的发表意见,建立自己的话语权,意识到自己话语的重要性,即使重复3遍,也是有必要的。不要害怕沉默,要勇于表达自己的看法。
    沧海可耕田: @风里芥子 差不多,多重复几遍
  • c9bdd94d1fe5:你写出了我的心声,谢谢你!
    沧海可耕田: @清水养玉 多谢肯定
  • 十二月的雪飘:你的文章总是给我力量👍
    沧海可耕田: @十二月的雪飘 🙏感谢
    十二月的雪飘: @沧海可耕田 我是你默默支持你读着。😬
    沧海可耕田: @十二月的雪飘 谢谢支持,没想到能给人以力量,恍惚间多了份坚持下去的动力

本文标题:沟通|恰到好处地发表意见,拒绝做沉默的大多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agke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