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北北笑
01
关于毛姆,提到《月亮与六便士》大家应该就很熟悉了,我接触到他的第一本书也正是《月亮与六便士》,《刀锋》是后来才读的。毛姆的书开头部分都有点读不下去的感觉,过于啰嗦,再往后读,就是另一番感受了。
一把刀的锋刃很不容易越过;因此智者说得救之道是困难的。
这句话出自印度宗教哲学文献《奥义书》,我对佛教所知甚少,第一眼看到这句话,没能明白其含义所在。后来读完了《刀锋》,有一些感悟,但还不能算真正理解了它。
苏格拉底说“认识自己,方能认识人生。”但人往往很难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直到战胜自我。我把越过锋刃看做是战胜自我的一个过程,这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而真正能战胜自我,也就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有人把它比作解脱,其实也就是上述所提到的得救之道。
读过《悉达多》的人,对这句话也许会有更好的领悟。我曾见过一些人跟风读佛经,信佛教,口口声声说着色即是空(我想说,你都没有色过,何来的空)。很多事情需要自己经历过,才能真正有所领悟,先痛快活一场。
02
我的确爱你,不幸的是,一个人要想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却免不了让别人不快乐。
书中的拉里,他深爱着伊莎贝尔,伊莎贝尔同样深爱着拉里,原本他们可以结婚,过着甜蜜幸福的生活。但在战争结束后,拉里结束了飞行员生涯,回到家乡,却陷入了迷茫,他想要寻找某种东西,却又不知道自己在寻找什么,其实他在寻求得救之道。
一开始他想通过读书找到答案,他拒绝了大家为他安排工作,也不愿意去大学继续深造,整天无所事事,经常一整天都沉迷在书中,过着闲云野鹤般的生活。
拉里是个理想主义者,而伊莎贝尔是个很现实的女孩,一开始因为爱,伊莎贝尔选择包容,任由拉里无所事事的晃荡。当后来伊莎贝尔跟拉里提及结婚时,拉里并不想结婚,接着独自去了巴黎。
同样坠入情网:女人可以一天到晚谈恋爱,而男人可以只谈几分钟,这大概就是男人和女人的区别。
在拉里去了巴黎后,没有任何关于他的消息,甚至没人知道他住在哪,干些什么。伊莎贝尔仍然怀揣一丝希望,后来她与母亲去巴黎的舅舅家度假,她们也想通过此行劝回拉里,但结局以解除婚约收场。拉里仍然在寻找几年前就在寻找的得救之道,也依旧过着晃膀子的生活。
解除婚约的伊莎贝尔,转身投入了追求者格雷的怀中,两人很快结婚,并有了孩子。伊莎贝尔一开始并不爱格雷,之所以选择格雷,是因为格雷家境殷实,伊莎贝尔的母亲和舅舅艾略特非常欣赏格雷,而格雷也追求了伊莎贝尔很多年。
伊莎贝尔是个现实的女孩,但这种现实也体现了她是个理性的女孩,懂得取舍。拉里有权力选择过闲云野鹤般地生活,伊莎贝尔同样也有权力选择平淡舒适的生活,不必去指责谁,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独立自主选择的权利。
对于一个单亲家庭的女孩来说,跟拉里去过理想主义贫苦生活,更多的人会选择与格雷过着平平淡淡的富裕生活吧。
从始至终,拉里都爱着伊莎贝尔,但这种爱,被他自己的理想超越了,淹没了。比起《月亮与六便士》中的斯特里克兰,拉里像一个温暖的邻家哥哥,这个可以算是笔者对读者的温柔。
03
当你和对方之间隔开一座大西洋时,你会意想不到地发现,在启程以前,好像无法忍受的痛苦,也变得轻微了。
伊莎贝尔深爱着拉里,当拉里拒绝与她结婚,独自去了巴黎,以及后来巴黎相遇并解除婚约,很多次伊莎贝尔恨极了拉里。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失恋时,觉得自己离开对方就活不下去,各种闹腾,最终却归于平静,就像伊莎贝尔,转身投入了格雷的怀抱,并过上了还不错的生活。
多年后,大萧条不期而至,格雷家族遭受重创,家道中落。艾略特邀请伊莎贝尔一家前往巴黎,在巴黎,伊莎贝尔与拉里再次相遇,并时有来往。以前的爱恨纠葛,仿佛过眼云烟,大家不再去提,也没人再去计较,。
伊莎贝尔还是一如既往地关心拉里,心底里仍然爱着拉里,拉里对所有人也还是一如从前,让人温暖,并帮助格雷治好了头痛,唯独对自己的事不愿多讲。
很多时候,我们觉得迈不过去坎儿,解不开的结,很久以后,再回头去看,曾经无法忍受的痛苦也变得轻微了。
04
大多数人在恋爱的时候会想出各种理由说服自己,认为照自己的意旨行事是唯一合理的举动。
曾经有朋友跟我说,确认恋爱关系之前的那段暧昧时期,是最美好的,那时候眼里所看到的对方,非常完美。在经历了磨合期,出现矛盾时,以前的所有都将被推翻,好的坏的,都变成了坏的。
我们经常打着为对方好的旗号,进行道德绑架,却仍觉得自己伟大高尚极了。我们总奋力去寻找对方的缺陷,忘了自己有多糟糕,不能正视自己,认识自我,更别谈完善自我。
所以我把爱情比作一个很差劲的水手,一坐上船,它便憔悴了。
END
往期回顾:
我是北北笑,用有趣的文字分享有趣的生活。
谢谢你喜欢我的文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