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理性看“主体性”

理性看“主体性”

作者: 涂玉霞 | 来源:发表于2023-06-20 22:25 被阅读0次

    今日再读佐滕学教授的《静悄悄的革命》。

    很多观点早已忘记,不争气的“记忆力”啊。

    佐滕学教授认为,“ 主体性”神话之所以难以克服可列出诸多原因,例如,这一神话在中国、日本、韩国、朝鲜、新加坡等儒教圈的国家,可以说是其学习观的特征,把“学习即生活”理想化的倾向也是这五个国家的特征。作为其象征性的事例,如美国“生活教育”的批判者杜威的教育理论在这几个地方却作为“生活教育”的理论而导入。这几个地方在把“主体性”绝对化的同时,其教学的状况又是世界各国中,被大一统教学形式最顽固地支配着的地方。

    培育学生成为自立的、自律的学习者是教育的一大目标,对此谁都不会有异议。而所谓“主体性”神话却是将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与教材以及学习环境等割裂开来,让教育成为仅仅针对学生的需要、愿望、态度等学生自身的性格取向来进行的神话,成把学习理想化为只由学生内部的“主体性” 来实现的神话。

    如何改变?佐滕学教授认为先从倾听开始。

    目的是让学习可以作为学习的核心地位的动作。擅长学习的学生大部分是喜欢倾听的孩子。只喜欢自言自语却不倾听别人的观点的孩子(人)是一定不能学的进去的的。学习,大部分觉得这是一个主观能动的动作,但是不能遗忘的是,在主观能动的动作前面,还有倾听这个被动的动作。学习,是从身体和心理向别的人人开放,接受别的物质的不了解的东西起步的,是依赖“被动的能动性”来体现的行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彼此倾听是彼此学习的前提。通常来说,老师都是希望学生更多的发言,回答问题,但事实上,更重要的是仔细听每个学生的表达,并在此基础上给出建议。

    佐滕学说:这看起来好像离得远些,其实却是一条捷径。

    当处在教室里面,倾听的特长培育起来的时候,课堂上说话的表达就会变得丰满起来,恰恰不是相反。

    生活中,何尝不是如此?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理性看“主体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aluy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