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为一个高效的学习者?

作者: 山谷清风 | 来源:发表于2018-10-27 09:47 被阅读237次

《刻意学习》是Scalers写的一本关于学习的书,里面收录的是他的公众号的一些文章,不过大部分文章都进行了修订,可读性比较强。

Scalers从一个小白,坚持行动和学习,使自己快速成长起来,步入了牛人的行列。因此,这本书以“持续行动让你人生逆袭”为副书名,可以说是作者的真实写照。

Scalers牛在哪里?他从2014年开始做自媒体写文章,用文字记录自己的生活,这一写就持续写了1000多天。后来做社群,带动大量的年轻人学习,短短几年就获得了比较大的成功,在翻译行业也建立了自己的品牌,走出了一条自己独特的路。

有人看了他的这段经历,可能会说:这很一般啊。知易行难,道理总是很简单,我们也知道不少,但要真正应用起来,却有很多困难。就拿每天写文章来说,每天写一篇,坚持一个星期、一个月都不难,但是能坚持写100天、1000天,就非常困难了,大家可以尝试一下。

当社群里有人问Scalers关于学习的技巧时,他说,持续行动是他最大的技巧,这就是持续行动的力量。

他自认为是一个不太讲求方法和技巧的人,当他每次看到别人为了某此不必要的讨论而争吵时,就感觉像是一群人在讨论如何以最优雅的姿势跨过一条并不深的沟渠,有的人说用木头,有的人说搭座桥,还有的人说绕路走,而Scalers会怎么做呢?他会直接开台推土机去填平这道沟渠,这样最简单直接,也最有效。

01. 为什么要写作?

输出,是从内部到外部的过程,输出是一种外在的,可呈现的一种方式。我们工作的产出,写的文字,讲的话,都是一种输出。只要是在行动中,与外界产生的交互,都可以认为是输出,比如写一篇文章,发到公众号,上完一堂课,整理一篇学习笔记,都可以认为是输出。

输出并没有难度,持续的输出才有难度,而持续稳定且保证质量的输出,则是难上加难。面对有难度的事,先不要怕,换个角度来看,难做的事情才有壁垒,如果对什么事情都畏难的情绪,不敢去尝试,也会使我们避开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事情。

而写作是最常见、最实用、最有效的输出。写作是与自己内心深处的对话,是表达自己,是为自己而写。

有心理学家认为,当一个人把自己的内在写出来的时候,正是他的这个倾述动作,倾述者本人才确认了自己的存在,也正是在他倾诉的故事和文字里,找到了自己。

写作能留下痕迹,记录感想

不断总结反省是一个特别好的习惯,曾子说,吾一日三省吾身,经常总结能使人更快速地提高。我们对于自己的过去,印象最深的往往是一些生活的片断,但思考和感悟,却是灵光一闪,很容易就忘记了,只有将它们记录下来,才是对自己思想轨迹的刻画。多年以后回头再看时,会更容易看到自己的进步,还会对一切都心领神会,原来我也曾这样想过。

写作能升级思维,提升认知

语言是线性的,口语讲完就消散了,而写作是思维的训练,逻辑的提炼,一段没有逻辑的、松散的文字,是不会有什么吸引力的。这就迫使写作者思考得更深入,思维更加严密,从而不断地去刷新自己的认知。

写作能扩大影响力,给自己加分

如果自己观点和思想能给别人带来帮助,影响更多的人,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一个演讲可以覆盖几百、几千人,而一篇好的文章则可以影响几十、几百万人,甚至可以流传几千年,文字还是最便利、最高效的传播和传承工具。

如果把输出看从是由内到外的过程,那么输入则是由外到内的传输过程,我们看书学习、听讲上课,与人聊天,都是输入,输入是启动大脑,并往里面写入有效信息的过程,凡是往大脑里面扔东西的行为,都可以认为是输入。

输入是内部系统构建的关键,只有输入足够的材料,才可以建造自己内心的高楼大厦,才可能产生稳定的输出力。

Scalers认为,倒逼是指利用行为模式和逻辑特点的共同驾驭,并行成夹击之势,以达到某种目的的行为过程,我们可以利用自己的需求,利用对痛苦的逃避或对快乐的追逐,来倒逼我们去行动,例如:我们不去做一些事情就难受,不去输出就很痛苦。

一般的逻辑认为,先要有输入,再有输出,比如要掌握了英语语法后,才开始说口语,加上受“完美主义”的影响,就迟迟张不开嘴,其实如果你达到一个基准线之后,就可以通过输出来激励输入,这符合成长进步的规律,也就是王阳明所说上的“事上磨”。

以前我学英语和练书法,都是采用的这样方法,只要一有机会就说英语,至于语音是否标准,口语是否地道,语法是否有问题,并不是是最重要的,即使被别人指出错误也没关系,自己改正就是了,学习的过程本来就是一个不断犯错、不断改进的过程。

而我练书法,在掌握了一定的规则和技法后,我就敢去写,敢去在朋友圈晒,哪怕写的不好,被别人笑话,我也不在乎,因为这只是给自己设立的一个标尺,使自己能看到进步,无论如何,我都相信现在肯定比过去写得好,未来比现在写得好,只要一直在进步,这就足够了。

02. 什么时候开始刻意学习?

记得小时候学过一篇课文,现在读来仍然深有感悟,文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四川边境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一个富有。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到南海去,你看怎么样?”富和尚说:“您凭借着什么去呢?”穷和尚说:“我只需要一个盛水的瓶一个盛饭的饭碗就足够了。”富和尚说:“我几年来都想要雇船沿着长江下游而去,尚且没有成功,你凭借着这些就能去吗?”

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把这件事告诉富和尚。富和尚感到很惭愧。

四川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富和尚不能到达,可穷和尚去了,也到达了。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

很多时候,我们是不是就像那个富和尚一样,迟迟迈不出第一步,总感觉时机还未成熟,缺资源,缺人脉,等到什么都不缺的时候,又觉得做那件事情已经太迟了,即使去做,也没有多大意义。

其实,我们只是害怕失败,害怕失败产生的后果,使我们蒙羞。

在一期讲座上,有人问嘉宾,如何才能成为一个作家,嘉宾说,成为作家很简单,回到寝室,打开电脑,打开一个叫Word东西,再开始写,你就超过了50%的人。

让一部分事情先做起来,先干起来再说。

有人说,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就是现在。

03. 坚持不下来怎么办?

进入一个新领域,学习一项新技能,都会遇到一个艰难的阶段,这时候,热情会降下来,兴趣会渐渐消退,进展会变得缓慢,甚至看不到希望,还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我是不是没有这方面的天赋?是不是根本就不擅长做这个?

但Scaler的以验告诉你,不管在哪个领域,都会遇到令人窒息的上升期——沉默期,在这个时期,你会彷徨,你会怀疑人生,你会充满挫折感,但它是积极基础的重要阶段。

基础的积累是一人漫长的时期,知识的吸收和消化需要时间,与现有体系的融合更需要时间。就像填河截流,刚开始扔下去的石头,很快就被水冲走了,只有持续地去扔,直到石头从河床上堆积出水面,才可能筑起一道拦河的大坝。

如果你在沉默期就放弃,那所做的功夫都白费了,下次回来,又要重新开始,接着又放弃,再重新开始,这就进入了永无止境的循环,所以在沉默期,千万不能放弃,你扛过去了,就赢了,就超过了80%的人。

从人性的角度来看,我们都依赖即时的、有效的反馈,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喜欢发朋友圈,不停地刷微信微博的原因。可有价值的反馈从来就是一个漫长的,成长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即时的反馈会上瘾,一旦没有反馈,你就不想做了。

当然,完全没有反馈也不好,可以给自己一些非即时的反馈,比如,当自己达到阶段目标后,给自己一些奖励,

华为总裁任正非说,板凳要坐十年冷,对于认定的事,我们就要有坐冷板凳的决心,持续地去行动,扎扎实实地把事情做好,把板凳坐热。

相关文章

  • 如何成为一个高效学习者

    在繁忙的工作任务中,对于想要利用空余时间提升自己的人来说,高效学习显得尤为重要,那如何成为一个高效学习者呢? 找准...

  • 如何成为高效的学习者?

    看了很久的书,看过很多书,常常会产生一种感觉,我看的这些对我并没有产生太大的帮助,这是我阅读的书籍不对了,还...

  • 许岑的高效学习方法论

    高效学习 想要成为高效学习者,要向高效学习者学习他们学习的经验和方法。要是有从低效到高效转变的偶像来学习,效率会高...

  • 如何成为一个高效学习者?

    人人都需要学习,但有时不懂得怎么去学,几乎在做无用功,当一个人采用错误的方式去学习时,基本是在重复无用的动作。这非...

  • 如何成为一个高效的学习者?

    《刻意学习》是Scalers写的一本关于学习的书,里面收录的是他的公众号的一些文章,不过大部分文章都进行了修订,可...

  • 如何成为高效的学习高手

    如何成为高效的学习高手 许岑老师说到自己本身就是一个高效学习者,因为他在几年的时间内先后掌握了一些技能,且达到了较...

  • 如何成为高效的有效学习者

    高效学习的定义:找到最适合你的学习方法,在相对短时间内集中注意力,以解决一个工作或者生活中的难题为目的着手学习。你...

  • 如何成为更高效的学习者?

    面对海量的信息,你会如何去处理呢?尤其当下网络媒体爆发式增长,如何不被信息的海洋所淹没?如何让吸收到的信息,转化为...

  • 高效学习所遵循的思维技巧

    读书笔记|《如何高效学习》—斯考特·杨 本书作者斯科特•扬(Scott Young),一个高效的学习者,曾经因应用...

  • 【起点精选】一个追求高效的学习者手机里装有哪些APP?

    做为一个学习者,手机会成为一个追求高效率的工具。今天我们就扒掉小六的外衣,看看这个一直叫嚣追求高效的学习者他的手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何成为一个高效的学习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awrt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