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在我们的印象中一直都是以“美猴王、齐天大圣、太乙金仙、斗战胜佛”等等一系列以“英雄”的形象存在的。
《西游记》作为我国古代成就最高的神魔小说,蕴含着极其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小说虽藉着佛教框架构建西天极乐世界的人物体系,却赋予这些菩萨和佛祖更多世俗化的特点,表达其追求自由平等的观念。一方面依附于宗教思想构建整体故事,一方面又追求儒家理想的治世之道。
从古至今,“西游”文化其实有很多概念。例如元代的杂剧,吴承恩的小说,六小龄童的电视剧,以及历史上真实的玄奘西行之路。孙悟空这一角色也形形色色,各有特点。
在元代杨景贤的《西游记》杂剧剧本里,孙悟空不但有老婆,还专门偷取仙桃仙医取悦夫人。而在吴承恩的小说西游记里,孙悟空长的丑,还吃人。书中,第36回,这样写道,宝林寺的僧官看到他真个是生得丑陋:七高八低孤拐脸两只黄眼睛一个磕头,獠牙,就像属螃蟹的肉在里面,在外边。还有第27回,行者笑道,师父,哪里认得,老孙在水帘洞做妖魔时,若想吃人肉,也是这等。或变金银,或变女色。有那等痴心的爱上我,我就迷他到洞里,或煮或蒸,吃不了,还要晒干了防天阴。
事实上六小龄童演绎的孙悟空,并不符合原著里的描述,她的表演固然精彩,但也只是他全是孙悟空的一种方式。
除此之外,孙悟空还有第二种形象就是以周星驰为代表的“妖猴儿”。《大话西游》这部1995年上映的电影开创了一种属于年轻人的“西游文化”。“在变回孙悟空前,至尊宝才发现原来自己真正爱着的是紫霞,‘曾经有一份真诚的爱情摆在我的面前,但是我没有珍惜,等到了失去的时候才后悔莫及,尘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如果可以给我一个机会再来一次的话,我会跟那个女孩子说我爱她,如果非要把这份爱加上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孙悟空踏着祥云来救唐三藏,却对紫霞百般讥讽…”至尊宝和紫霞仙子的恋情悲剧更是延续到扮演者周星驰和朱茵本人身上,让影迷们为之感叹惋惜。
我们不知道的“西游文化”中的孙悟空,“斗战胜佛”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之后,荧幕上涌现出了许多,周星驰的模仿者,只是很可惜他们成功借鉴了周星驰的表象,却忽略了,大话西游的内核。不过这当中有一个后继者极为成功,它是一本小说,由它改编的电影,前不久刚上映,没错,就是《悟空传》,2000年首发,被誉为网络第一书。
也许每个人出生的时候都以为这世界只为他一个人而存在。当他发现自己错的时候,他便开始长大,这是我读完这本书之后最喜欢的一句话。
这个天地,我来过,我奋战过,我深爱过,我不在乎结局。
《悟空传》所描述的其实是一部,悲哀深入骨髓的,西游记里的孙悟空是妖族的救世主,他被众妖给予厚望,企图颠覆天庭的独裁,最后革命失败了,孙悟空被套上金箍,花果山被荡平,曾经的自然仙境,沦为人间地狱。
它的作者今何在认为,他所写的,才是最真实的西游,是一个关于一群人在路上寻找当年失去的理想的故事,而不是妖怪,说说笑话,那样平庸的改编作品。我并不完全认同,悟空传西游记是两回事,但这不重要,如同,六小龄童的孙悟空和西游记里面的孙悟空是两回事儿。但并不妨碍他美猴王角色的成功塑造。
我认为大话西游也好悟空传也罢,还有前两年上映的电影大圣归来,这些作品之所以能成功不是因为它符合原著也不是因为他颠覆了西游,而是因为它让人感到悲哀而这baby都是一种原因,所起无力,现实的无力。
大话西游里至尊宝必须做出抉择,亲眼看着爱人死去自己无能为力,戴上紧箍咒立地成佛,从此不能再爱。想得到吗?先放下吧,放下所有。《悟空传》里这个抉择更为残酷,爱人被杀、理想破灭,花果山被荡平,戴上金箍忘记一切成为没有灵魂的活像。就如同叔本华的那句悲观主义——人生实物钟摆,在痛苦和倦怠之间徘徊。无论你选择何种途径中会有向同一宿命。而在《大圣归来》里孙悟空压根没有选择权,她像个废物,只能眼睁睁看着,江流儿被杀,
大圣归来和大话西游的结尾简直如出一辙,江流儿和紫霞仙子,被妖怪所杀,于是孙悟空在悲愤中,歇斯底里,把妖怪成碎片,化悲愤为能量,是戏剧创作中惯用的技巧,没到此刻,我们就会产生强烈的共鸣,为什么??
其实每一部成功的作品都会有一个普遍的共性表达出人类的内心欲望。生活中,我们习惯并厌倦了自己的无能为力,总幻想能有那么一瞬间,自己突然获得超能力,把一切都改变了。美国的漫威电影就把这种幻想搬到荧幕上,超级英雄们无所不能分分钟改变世界,但我觉得更深层次的超级英雄是把幻想和现实结合起来,让英雄们身上路上真实的人间印记。他们如同我们一样,爱恨嗔痴,对许多事情力不能及。
对于这一点,我觉得亚洲比欧美做的要好。我想可能是因为我们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宗教。我们的神和蔼可亲经常下凡享受人间烟火充满了人性比如宝莲灯里的三圣母。还有孔子,虽然贵为至圣先师,但也是人类所以我们的超级英雄在本质上都是有血有肉的人,而非无所不能的神。
大话西游悟空传里所描述的孙悟空,其实就是一个人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500年前他是一只无法无天的猴子与天斗与地斗棒指苍穹。大闹天空就是我们的叛逆期也是我们的黄金时代,那时候我们狂傲极了,想吃想爱想天下无我战不胜之物。500年之后,孙悟空渐渐长大,才发现一个人无论有多么的强大,很多事情终究不能左右,甚至无法逃避,无形山下的刻骨岁月将一切狂傲都磨平、碾碎。就像我们中的大多数由于各种原因成了社会上平庸的人,甚至成为自己曾经厌恶的人。每天忙忙碌碌,却早已忘记理想是何物。孙悟空从一代愤青领袖,因为他曾反抗的上天的公务员护送领导的专职保镖。在必须做出抉择时刻他放下所有,因为这样至少能保护一些东西,可是紫霞还是死了,孙悟空的爱情和理想也同时死了正如同大全单据歌词:谁叫我身手不凡?谁让我爱恨两难到后来肝肠寸断?
小时候我喜欢孙悟空是因为它上天入地无所不能长大了,我喜欢孙悟空更多的是因为我看到了他的悲情,看到了他的无能为力,也正是因为它的无能为力,他削弱模糊的顽强,抗争才会使我热泪盈眶。
包括周星驰在内,喜剧演员骨子里都是悲观主义者,他们很早就看清了生活的本质,甚至将人生看做是一场悲剧,知道生老病死痛苦斗争都是不可避的,也正因如此,他们会更加肆意的,在与人生悲剧的斗争中体会,热烈的生存欲望,人生,尽可能的多姿多彩,壮丽美好,在不完美中体验完美,在痛苦与毁灭中体验快慰。
悲观主义者尼采,所说那些没有消灭你的东西,终将使你变得强大。西游文化里的孙悟空,也是我们现实生活中每一个人最真实的写照…
我们不知道的“西游文化”中的孙悟空,“斗战胜佛”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