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难得有点时间,坐在冬日阳光里看看书。
今天仍在看这本《减法》,翻了没几页,就不知道分神到哪里去了。于是还是定了一个25分钟的闹钟,我告诉自己,这是一个25分钟的约定——在这25分钟里,我就专注看这本书。
虽然这次,我努力把注意力集中在眼前的书上,无奈书中理论部分太多,每次看到枯燥的部分我就分神。快速翻到100页,感觉还没切入正题,还时不时冒出几个专业名词,让我更想跳过这部分。于是我看了才没几段,就跳到下页,如此重复往返。
好了,我这不算不遵守约定。最后还是翻到100多页,从实践部分开始看,越看越有意思,一边看一边思考。一眨眼的功夫,25分钟的闹钟就响了。
按照约定,25分钟一到,我就合上书本,休息一下。
说到分神,不知道你有没有察觉过分神这件事,如果你觉察自己分神的频率,就会发现我们每天冒出的想法真是成百上千,还千奇百怪。分神这件事我们没法控制,就像刚才,我翻着手上的书,脑中却飘到了工作上面,要不就是生活上的琐事。隔几分钟,我就会被脑中的思绪打断。
如果我想专注时能不分神有多好?我做得到吗?
这让我想起冥想。去年一段时间尝试过练习冥想,每次都很有收获。最受益的就是,冥想练习让我懂得,我可以控制“分神”这件事,但是得有意识的去觉察,去练习。
冥想时我们要做到身体放松,精神高度专注。而冥想练习时,导师会告诉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个点上,有的老师会说,把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我们要专注于觉察鼻息,如果我们思绪飘远,那就马上把注意力拉回到鼻息上。
于是,我就在想,能不能把冥想的方法代入到我想专注的事。比如看书,难以专注的时候,我喜欢一边开着有声书,一边看这本书的纸质书,声音和视觉结合。当然,这不能完全杜绝“分神”,只能辅助,最主要的,还是我们自己要有意识的把飘远的思绪拉回到眼前。
今年,《心流》这本书对我的影响很大。我第一次深刻感受到,“专注”是有力量的。看这本书时,我一方面被作者的文字所吸引,同时特别想知道,究竟怎么样才能体验“心流”,后来我发现,所谓“心流”就是愉快地高度专注。看这本书时,我就是采用边听边看的方式阅读,看到有感触的地方,我会直接从电子书上把某段文字复制下来,汇总做成这本书的读书笔记。这样看一本书,不仅更容易专注,而且看完以后,所有书中精彩的亮点和金句,全都积累下来了。不要以为只有在练习乐器、做外科手术这种高难度工作中才能体验“心流”,哪怕是构思一篇小短文,完成一个手工模型,只要能让自己愉悦,创作时高度专注,同样也可以体验到“心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