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正在大门口值班的时候,接到一个任务。
打开一看,有一瞬间傻眼,“新时代好少年”读书征文比赛,涉及书法,演讲,朗诵,读后感等各种类型的读后反馈形式。
明白了,属于我自己的任务,仅仅是朗诵这一块,我顿时有些轻松下来。
明白了要求,立马就在搜索相关文章,进行朗诵稿子的整理。
只有把稿子完成了,孩子读起来才更加顺利。
同事完稿的时候,我才进行了三分之一。同事去打印,又把孩子找来读,又修改个别词句,时间上把控一下就可以了。
一直折腾了一节课的时间,我才安定下来,朗诵的文稿。
心里想着找六年级学生来读,可是,走到半路又退了回来。
有一个自己特别喜欢的学生,这学期转到县城去了,找他已经是不可能。
其他的孩子,又不是很熟悉,去找他,也未必愿意,还让自己下不来台,就没有再去了。
想了许久,就想到了同事的孩子,他这学期读四年级,平时朗诵也特别棒,就去找他了。
因为是教师子弟,先去询问了孩子的妈妈,一听自然是欢喜,让我去找孩子,直接喊出去进行训练。
我就去了,先是找错了教室,老师说不在这里,又去另一间教室找。可是,又发现老实孩子都在睡觉,觉得打扰了人家睡觉,就折回去了。
又等到午休结束,再过去的时候,孩子乐呵呵的接受了,并且愿意和我一起到一个教室进行朗读练习。
孩子读了一会儿,不认识的个别字进行了一个调整,让他读给我听,我再做些改动。
可这孩子有些羞怯,死活张不开口,张开了,声音也是很小很小。
顿了许久,孩子又问我:“你怎么不找秦雨墨呢?她读书可好听了!”
孩子建议,没法不听,就让他去喊秦雨墨了。
那女孩来了,这孩子瞬间就不一样了,不仅声音大了,而且表现力也有了改变。
秦雨墨的声音也挺好,在感情上,带的也比较好。
同事建议,两个孩子一起进行,我也有如此想法呢!
又把稿子加了一些批注,把两人合读的,分读的,都做了批注,又进行朗读。
两个孩子反复读了好多遍之后,我们进入了录制过程。
两个人一起读的,有的地方不够整齐,还有的地方,手里朗诵的材料,过一会儿遮挡住眼睛了。
特别是男孩儿,手里的朗读材料不断地在运动着,一直垂着头,看着手里拿着的朗读材料看。
他自己也看看自己录制的模样,一看,男孩儿顿时就要求说,重新录。
后来,录制第二次的时候,男孩的情况要好得多。
不但两人合录反复了几次,男孩儿女孩儿的单独朗诵,也反复录制了两三次,才算结束。
视频录制好以后,需要后期按照要求进行处理,再然后才可以提交视频。
昨晚一直到今晚,时间上都不能那么自主,只有今天夜里进行操作了。
希望在今晚十二点前能够提交完毕!
这学期接受的第一个任务,希望能够圆满完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