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在两班重点讲解了说明文阅读之用词准确性分析题的答题技巧,此题的例式为:某某一词可否删掉,为什么。
![](https://img.haomeiwen.com/i14149621/a09f87d58390bff8.jpg)
我首先给学生归纳了五步答题法,学生惊呼,哪有这么繁琐的步骤,我笑笑说确保万无一失嘛。于是我在黑板上板书了五步答题法。
![](https://img.haomeiwen.com/i14149621/5a4af0db12afa416.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4149621/b94fbeb86342de01.jpg)
第一步:明确表态不能删。
第二步:解释这个词,即这个词表限定,表猜测,表估计,表程度,表范围,表强调等等。
第三步:带词解释这个句子。
第四步:若删去,句子的意思成了……不符合实际,或太绝对。
第五步:某某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
![](https://img.haomeiwen.com/i14149621/02e099244030aba7.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4149621/89e8b639fcb8d9bb.jpg)
而后我让学生在做过的说明文阅读习题中找例子,再用这五步法完善答案,后检查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感觉还不错。
例题一:泥石流往往发生在山区等沟谷深壑里,地形险峻的地区。“往往”一词可否删掉,为什么。
明确:往往一词表示大多数情况如此,本句中是指泥石流大多数情况下发生在山区等沟谷深壑里,地形险峻的地区。但也许会有例外的情况,如若删掉就过于绝对,不切合实际。“往往”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例题二:像科幻小说中描述的向大脑植入以DNA为基础的人造智能芯片,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就像现在接种疫苗一样简单。“也许”一词可否删掉,为什么。
![](https://img.haomeiwen.com/i14149621/7aca330095a8f426.jpg)
明确:也许表推测,在句中是指向大脑植入以DNA为基础的人造智能芯片,在不久的将来就像现在接种疫苗一样简单是作者推测和估计的,去掉也许,以上就成了肯定的,与实际情况不符,“也许”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https://img.haomeiwen.com/i14149621/451a95346069c622.jpg)
课后,我查阅学生以往所做的习题,发现学生所答很不规范,是该统一答题模式了。比如学优生以往常常这样作答:某某一词表示……去掉后不符实际。只是两步,而学习一般的学生仅有一步,这个词用的准确,不能删,几乎每个此类题都是相同的答案,那么在考试中其结果就不言而喻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