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省优质课听课札记
夏海芹
三门峡灵宝,十八节课,十八个四十分钟的盛宴,感觉自己的手耳根本不够用,无法记录下更多的内容。把笔记整理出来,记录如下:
1、导入更简洁
本届优质课,作课老师不再在导入语上发力,排比铺陈背书式的导语,图文并茂煽情式的导语,碎问碎答谈话式的导语,在课堂上统统销声匿迹,取而代之的是干脆利落一句话导入,老师直接板书课题,就走进课文了。
2、设计更简明
语文课堂是文本、学生、教师三者之间的交流对话。一边是心智尚不成熟的学生,一边是背景各不相同的文章,两者之间隔着千山万水,语文老师要做的,就是架路铺桥,让学生走进文本,从课堂之初的知之甚少到课堂终结的有所收获。
这架路铺桥,就是教学设计。
优质课,一位语文老师职业功底的高低在这里得以体现。
十八位作课老师在课堂设计上,都下足了功夫。
臃肿华丽的课堂设计几乎没有,课堂教学的骨架清晰可循,或依一根线层层渐进,或设主问题发散开来,都能看出作课老师教学设计上的匠心。
比如,《纪念白求恩》一课,“白求恩是谁,白求恩有哪些精神,除了写白求恩还写不少的人的作用”,三个问题组成三个板块,循序渐进地把课堂串联起来;《白杨礼赞》一课,由“白杨树的不平凡”为线,景美、形美、神美依次展开;《动物笑谈》一课,是由主问题拎起课堂,“说说你眼中的劳伦兹,分别从观光客、小水鸭、明白真相的读者三个身份来思考”。
2017年省优质课听课札记3、方法更细致
桃子在树上,方法就是摘桃子的梯子,沿着梯子就能很快地摘到桃子。作课老师都注意到了给学生设置梯子。
有些方法的指导很及时很必要。
比如,本次优质课第一名《回忆鲁迅先生》一课,在方法指导上就很成功。该课由“读一读,概括事件;品一品,分析人物;练一练,学写旁批”三个环节构成。在“读一读,概括事件”这一环节,老师就及时出示概括的方法:人物+事件;在“练一练,学写旁批”这一环节,给予旁批的方法提示,“从内容、情感、写法、感悟等方面入手”。
这是一个典型的长课短教的例子。三四千字的课文,几十个自然段,把它们融于四十分钟的课堂,着实是一件难事。作课老师举重若轻,三个环节的设置,都指向于学生能力的提高。这些方法的指导,化难为易,学生牢牢地攀着梯子,登上课堂的高峰。
而有些方法的指导就太多太碎。
2017年省优质课听课札记比如,几乎所有形式的读,都有朗读方法的指导。默读,速读,跳读,精读,甚至浏览课文,每读必有方法出现。方法过多过细,对学生已知的内容,在底层上给予方法的指导,有为了出示方法而出示方法的嫌疑,除了感觉多此一举外,也让学生失去了蹦一蹦就能够到桃子的自主学习的快乐体验。
4、板书更简美
几乎所有参赛老师都注意到了板书的美观。他们将汉字和简笔画融为一体,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课堂如锦,板书似花,锦上添花是加分的亮点。盘点18节课,这样的亮点不少。有的把文本意义融于板书,比如《纪念白求恩》一课,板书为一面红旗,既引人注目又合适大方;《木兰诗》一课,板书是一朵四瓣花,有“木兰本是如花的女娇娥”之意;作文课《思路要清晰》,板书设计为一双翅膀,取展翅翱翔的意思。有的取事物外形为板书,比如《动物笑谈》一课,取关键词“笑”,板书就是一张笑脸;《太空一日》一课,板书是火箭的造型,贴近文本,生动形象;《一棵小桃树》板书即为一棵桃树;《白杨礼赞》板书就是一株白杨。还有的板书是汉字的变形,如《愚公移山》一课中,“为”字的板书,暗示事在人为的主题。
2017年省优质课听课札记纵观十八节课,还有几点共性:
1、字词不再列出一个板块单独认知。随文习字,突出了对词语的理解和词的语境义。
2、更注重字词句的品读。咬文嚼字地学语文,品出作者用词的妙处。我认为,这个方向很正,也和作文写作暗自契合。
3、更重视语文课堂“写”的训练。相对于“说”,“写”是更广更深更个性的思考。不少课堂重视了学生的写,而写出来的内容 ,大多也是课堂的亮点所在。
4、更注重多元解读。无论是主题的多元解读,还是人物的多元解读,都呈现出发散思维的宽广和对文本对学生的尊重。这点,也是近几年中考的热门试题。
也认识了几种耳目一新的读法,如《狼》一课中的趣读,《木兰诗》一课中的快读,《回忆鲁迅先生》一课里“只读人物对话”的聚焦读,《愚公移山》中的“曲调”读等。
2017年省优质课听课札记课堂是遗憾的艺术。本届优质课也有一些遗憾的地方。
1、下课早了
老师提前下课,数量之多,出人意料。可能拖堂的诟病由来已久,大家都不愿在时间上被质疑,结果从右走到了左,出现了近一半老师提前下课的奇怪现象,《愚公移山》一课,竟然早下课近5分钟。
2、生成没了
特级教师王娅老师点评曾说,“十八节课,没有一节课有精彩的生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
我想,每一位参赛老师都是代表所在市参加比赛,每一节课都是精心打磨的课,都是试讲过几十遍的课,作课老师对课堂流程太熟悉,预设太多,引导太细,限定了学生只能朝着答案的方向走。还有一个原因,应该是害怕出错的心理,万一现场生成的答案,在自己的意料之外,万一课堂朝着自己无法掌控的方向发展,那后果就不堪设想。每一个作课老师都压力山大,谁也不敢冒这个险。
所以,宁可不出彩,也不要出错。
明明有意外,也让意外溜走了。
而偏偏课堂如写作,有出人意料的情节才更吸引人。
不敢重视教学中的意外,问题在于功力不够,缺乏教学的自信。
这样的自信,又有几个人敢说有呢?
2017年省优质课听课札记3、文本意识弱了
只关注文本,不重视文体,是评委老师批判的通病。文体是潜在的隐性的约束,语文老师得有一篇与一类的意识。神话的美好寄托,小说的矛盾冲突,文言文的简约留白和语言的张力,北朝民歌粗犷的特点,科学小品科学实践的严谨和文学趣味的结合,散文的形散神聚等等,都是语文课堂需要关注的重点。
4、语文知识少了
语文阅读写作中的专业用语,要清楚地讲出来。
“衬托”“托物言志”“明暗线交织的行文思路”“对比以及对比的作用”“卒章显志”等用语,作课老师要么点到为止,要么欲言又止,讲得不够透彻明了。要光明正大地大张旗鼓地讲出来,是语文教学地方向。
本届优质课,呈现出更多求真求实的课堂。设计朴实,语言平实,教学扎实,让人踏实,值得细细学习推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