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TVB长大的肉叔,目睹它走下神坛,挺不是滋味。
肉叔自己都不太记得,多久没好好追过一部TVB港剧了——
尤其是最近国剧、台剧纷纷崛起,就更没什么空间留给它。
反倒是隔壁家的ViuTV,频频推出小成品好剧,隔三差五就带给观众惊喜。
《玛嘉烈与大卫》系列、《短暂的婚姻》等等,甚至肉叔刚推荐过的,网飞的黑色成人剧《向西闻记》,一改港剧八百年不变的老面孔,精致得令人眼前一亮。
终于。
TVB也跟上了时代步伐,不再局限在几人几事的小格局。
用豆瓣的高赞短评来说,就是:像美剧。
作为TVB老粉,实在不愿看它堂堂豆瓣8.6分,还没几人看的惨淡。
好嘞。
今天那就聊它——
白色强人
近几年香港演艺圈人才流失严重,不少一线艺人纷纷北上搵食,青黄不接。
《白色强人》这套阵容,可以说是TVB目前最拿得出手的了。
三届视帝郭晋安,多次陪跑但已是观众心中无冕之王的马国明,两位视后唐诗咏和李佳芯,还有实力配角姜大卫和蒋志光等人联合出演。
看之前,肉叔还以为是单纯改编经典日剧《白色巨塔》,但看完几集之后就发现,事情并不简单——
《白色强人》要表达的野心更大。
它要展现的不仅仅是医院和医患的日常状态,还会涉及到权力斗争和时下大热的医疗改革问题。
监制罗永贤接受采访时也说过,这是一部“不太TVB的剧”,甚至说,有点反传统。
和以往的医疗剧相比,《白色强人》有了更多的医疗镜头。
第一集开场郭晋安就说:
这部剧肯定是香港有史以来最多手术场面的医疗剧。
多到什么程度?
几乎每集都有好几个这样血淋淋的镜头......
(前方高能)
除非你有特殊癖好,不然不建议在吃饭的时候观看。
(看过太多恶心场面的肉叔早已司空见惯,能毫无感情地捧着西瓜看得津津有味:)
比起《妙手仁心》里医生休息时间在酒吧里谈情的闲聊场面,这些多达90%的医疗镜头果然让人血脉偾张。
当然,这都是皮相。
真正的变化在这——
人物不再脸谱化。
以往TVB剧集,人物脸谱化特别显著。往往看完1集,基本就能判断正邪双方。
但《白色强人》砸碎了这种传统。
杨逸涛YT(郭晋安 饰)是明城北副院长兼脑神经外科主管医生,医术精湛。
同时,他还是医法局的成员,坚决维护医改方案。
目的是要将公营医院集资上市,以明城北医院为改革试点,并将其打造成集资超过百亿的医院。
另一边,和YT打对台的,是明城北的院长吕仲学(姜大卫 饰)。
他认为这个方案是死胡同,坚决反对医疗改革方案。
两人表面上是同事关系,但从多次就医疗改革方案会议的唇枪舌剑,就可以看出,其实水火不容。
这么一来,明争暗斗的两人都有自己的立场,孰是孰非?
看似YT贪图权力。
反对医改的吴议员,请YT帮他老婆做手术的时候,YT威胁:
我希望你改变主意,到时候站在我这边
那我就站在你那边,帮你太太做这个手术
被威胁的吴议员,好人?
有位病人经YT抢救后无效死亡,吴议员怂恿病人家属向YT索赔,口口声声说是为了维护病患家属权益,其实……
只是为了阻止YT的计划。
还有吕仲学院长,为了阻止YT的改革方案,利用病人的生死来要挟他,胁迫他同意任命唐明(马国明 饰)为心胸肺科主管医生。
心胸肺科副顾问医生程洛雯(李佳芯 饰)年轻有为,也是一个有野心的人,所以很受YT器重。在YT诱导下,在医疗报告上作假。
最后在YT和唐明的博弈中,却站在唐明一边。
甚至在最有主角光环的正义医生唐明身上,在怀疑YT改革方案目的的时候,也毅然站出来与之争夺院长的职位,在他眼中,也看到城府。
那么,这医疗改革方案究竟何方神圣?
能让YT和院长明争暗斗多年都没个结果,甚至院长不惜用自己的生命作为赌注来阻止方案的通过?
这就和香港的医疗状况相关。
香港公营医院的运行一部分资金来源于政府补贴,但这远远不够。
剧中也谈到,香港政府将会减少对公营医院的补贴,这么一来,公营医院的处境就相当严峻,生存压力大大增加。
为了应对这一措施,YT站出来表示,唯有实行医疗改革,将公营医院私有化,集资上市,从市场上获利,以实行医疗行业的长久发展。
他还认为,这一措施一旦通过,其他医院就会效法明城北,香港的医疗行业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看似无懈可击的计划在院长眼中则不堪一击。
自香港回归以来,他就和许多专家实验过许多医改措施,他认为YT提出的方案并不能解决现时问题。
最严峻的问题是,当明城北上市后,将会是坐拥无数资本的医院,权力庞大,难以控制。
归根到底,这两个对头只是出于权力的考虑来支持或反对这个方案,而唐明医生不是。
无可否认,上市后的明城北无需向政府“乞讨”资金,就能轻松通过集资获得想要的医疗器材,甚至每个医护人员都能从中获得不少收益。
但是,这就拉大了贫富就医的门槛。
优质的医疗成果都让富人占用,普通的老百姓将不再能获得廉价的治疗。
到时候,穷人治病的成本就大大提高,甚至沦落到没钱治病的地步。这是唐明无法接受的弊端。
剧中对于医改方案的针锋相对,恰恰反映了当下的现状。
一部分的医患矛盾产生的原因也在此。
为何医疗体系市场化会引起这么大的争议呢?
熟悉经济学的朋友应该知道,所谓完全竞争市场,就是要让所有的消费者和生产者都不能影响价格,要信息对称,生产同质的产品,进出都是自由的。
但在医疗领域,这就行不通了。
你去菜市场买菜,觉得贵你可以讲价,你能够自主选择买不买,相当于“我的地盘我做主”。
但在医院不是,医生帮你看病,他说你要吃什么药,做什么检查、手术,都是医生在做主。想治病,至少得听医生的吧。
所以如果医疗一旦市场化,遇上没有医德的医生,病人就相当于砧板上的肉,宰你没商量。
但另一方面,医院也有自己的难处。大部分公营医院的收入无他,几乎就来自病人看病的费用和医保。
如果没有政府的补贴,医院单靠那一点点收入也无法维持生计,而且除了医生的收入,还有医疗设施的支出,都是需要钱的。
这样一来,医院需要想办法搞点收入啊。
从哪来?
本来只需要吃药的,医院就让你输液;本来只是小毛病,就让你住院;还有让你进行泛滥的检查等等。这样就能从医保基金中套取尽可能多的收入。
同时,为了增加收入,医院开的口服药可能会是“安全但没用,就是贵了点”。
这样一来,医保基金也顶不住啊。
政府就出来阻止了,被“逼良为娼”的公立医院走投无路,不得不动用昂贵的诊断治疗手段,这样一来,不就浪费医保资源了么。
还有剧中唐明医生所考虑的公平问题,其实也是很费脑筋的。
绝对的公平是不存在的。有能力的人,理所当然获得更多的资源。这是激励效应,也是必然趋势。
但忽略了穷人的就医权,也不公平。
你看,医改是一道世界性难题。
所以,剧中的医改方案,不仅是真实地反映了当前香港地区急需解决的医疗问题,揭露了医疗行业体制内的种种问题,更是为了引起关于医改的思考。
随着情节的深入,在医改斗争的博弈中,里面的每一个人物形象都渐渐立体起来。
在这里,没有绝对的“非黑即白”,也没有肯定的“非错即对”。
医生也是人,他们不仅仅是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也有自己的生活和出于利益的考虑。
每个人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做出判断。
只不过有些医生的立场是基于对病人的考虑,而有的是出于自身的权益。
在这场权益斗争中,抛出了另一个问题:
面对病患生死,究竟程序第一,还是人命优先?
毫无疑问,是个人的回答肯定都是人命优先。
唐明医生也的确这样做。
但正因如此,他违反医疗守则,在没有得到许可的同时,按照自己的医疗技术在紧急情况下,为病人作出最合理的治疗,被屡次遭到聆讯,甚至停职。
守则当前,如果都不去执行,毫无约束力,相当于形同虚设。
但人命关天,难道见死不救吗?
在良心和守则的天平之下,每位医生的权衡也是《白色强人》的一大看点。
不同的医生基于不同考虑,就会有不同的利益权衡。加上媒体的推波助澜,于是衍生了前面出现的所有的纠纷。
生命当前,一切利益斗争都应该让步。
因为无论是医疗守则也好,医疗改革也罢,其初衷都不过是为了能够造福生命,拯救生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