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借用陈赫出演过的同名电影,具体内容没看,刚搜索了解到和今天要讲的主题无关,那就用好了。
事情缘起上午看到了一则微博热搜,“劳动力群体大转移,近4成新增外卖骑手来自工人”,据报道,2019年我国快递从业人员达1000万,外卖700万人;2020年疫情期间,新增骑手58万人,40%来自制造工厂工人。对于这个数据,有受访人员表示“冰与火”的就业并不正常,良性的环境应是技能和职业相结合,确实考虑到疫情期间是特殊情况,在社会逐渐恢复正常的情况下市场也会予以分流的。
有外卖员接受采访,说选择送外卖而不是进工厂,是因为相对而言,外卖更自由,工作时间有弹性,没有规章制度的束缚。任何事情都有两面,自由的背后是薪资的不稳定,以及外卖交通事故多发、没有社保、恶劣天气所有人都龟缩在家的时候他们依然要在路上穿行等,所以,选择外卖,你准备好了吗?
某年双十一期间,为了赚点外快,找中介去了一家快递分拣点,夜班,乘公交赶到时天完全黑了,和一群兼职的人穿了马甲排队等着组长来领人,想来幸运,分配到的工作并不像男生那么辛苦,但一夜不停地把经过机器按照地址自动分好的装满的一麻袋又一麻袋的快件踢到传送带上,将近天明的时候也真是累的抬不起来腿,如老话所说像灌了铅一样。记忆最深刻的倒不是累,第一次见快件分拣中心,工人个个眼疾手快,数不清的快件在传送带上穿梭如流,看得我眼花缭乱,新鲜感足以充抵劳累,只不过那时候天入夜尤其早上已经开始寒凉了,新建的工厂,部分地方直接要和送快件的大货车对接,所以直接就没有门窗,我所在的位置刚好正对门口,被吹了几个小时凉风真是飘飘欲仙。
据自己亲身经历,当然外卖还没做过,但实习俩月几乎天天点外卖也算打了交道,快递和外卖比少了点奔波的辛劳,和传统制造业工厂差不多,但就规章制度而言,又人性化的多,再说了,快递最后一站,比如天天拉着个小车送到丰巢快递柜的工作我还是比较羡慕的,不用担心和人打交道,分配好快件就可以了,单想想的话还是挺美的。
新闻里还有一条吸引我写这篇文章的讯息,说2018年一个调查报告说700万外卖从业人员里大学含大专学历的占15%,达21万人,硕士研究生1%也有7万人,怎么说呢,适合自己的都行吧……
看到过一句话,城市里楼房、写字楼、厂房是骨骼,道路是毛细血管,快递、外卖员、卡车司机等则是红细胞,输送着宝贵的氧气。喊一句超级快递是容易的,但其实都是如你我的普通人,任何职业,都需要平等对待,尤其,每一个认真生活的人,都值得尊重。
网友评论